安康市宁陕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10 安康市宁陕县统计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

#食品109.6

烟酒及用品98.3

交通和通讯 10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4.7

居住102.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4.0

#燃料105.5

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100.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2376万吨公里,增长26.2%。公路旅客周转量6304万人公里,增长8.5%。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6733辆,较上年增长19.0%(个人拥有车辆6719辆,增长21.2%)。其中:营运车辆1384辆,增长9.1%;非营运车辆5349辆,增长21.9%。在总计中汽车1295辆,增长10.5%;摩托车5407辆,增长21.0%。

全县邮电主营业务总量2658万元,增长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9万元,增长1.4%;电信业务总量2268万元,增长6.3%。全县  个村通电话,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15268户,比上年增加829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8013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达23502户,较上年增加1502户,增长6.8%。全县电话用户共38770户,普及率为每百人55.1部。全县宽带接入用户2675户,增长40.9%。

2008年,全县旅游产业开发继续按照“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的总体要求,强化旅游基础项目建设。汶水河漂流、秦岭自驾漂流如期运营,推进了旅游产品“五个一”工程,成功举办了秦岭漂流暨秦岭山水摄影大赛。景区建设和旅游景点建设进一步完善,经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共50个,其中风景名胜区6个,文物保护区44 个,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00万元。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者相继出版了反映宁陕经济社会发展的书籍,为打造宁陕旅游品牌丰富了文化底蕴。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419万元(按省财政局核定的属地财政总收入口径),比上年下降2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4(减过上划中省收入)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工商税完成1299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821万元,比上年增长56.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807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本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4140人(不包括六十年代精简人员、遗属补助人员、复退军人、低保户等社会保障人员),比上年的4044人增加96人。其中:在职3304人,离休42人,退休772人,其他人员22人。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卫生、教育、农业部门招录了一批工作人员,二是省级统一招考分配我县一批公务员。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6668万元,比年初净增加15472万元,增长2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45068万元,增长23.6%(比上年高20.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0230万元,比年初减少4077万元,下降16.8%,其中:短期贷款118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 ,中长期贷款841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9%,农业贷款111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2073万元,比上年减少8712万元,现金支出147321万元,比上年减少28006万元,全年现金净投放22973万元,投放比上年减少11569万元。

全县保险机构年保费总收入1072.6万元,比上年下降5.00 %。其中财产险收入266.1万元,下降10.0 %;人寿险收入806.5万元,下降3.2%。全年处理各项赔款给付支出575.3万元,比上年下降36.1%,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60.7万元,比上年下降6.4%,人寿险赔付金额414.6万元,比上年下降32.6%。

八、教育、体育和科技

2008年,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教育事业继续坚持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义务教育优先发展。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及辍学率分别达到了省、市控制指标。校舍建设及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安排校舍维修项目学校25所,排除危房15921平方米,新建校舍3040平方米,新建厕所7处,修复围墙及护坎等7380延米,以上各项共计投资657万元。争取灾后首批恢复重建项目学校3所,建设资金2660.1万元。

教育振兴工程扎实开展,教育事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有各级学校48所,其中普通中学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41所。教职工人数852人,其中专任教师711人,专任教师分布在普通中学251人、小学432人。全县在校学生9571人,其中普通中学4391人(高中生1451人)、职业中学508人、小学3974人,学前教育68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1%,初中升学率80.82%(按新口径统计含职教招生),高中升学率22.0%,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83人,达三本线以上269人,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过省线任务指标。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67万元,“营养计划”工程补助314.8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05.3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18.8万元,建立了百万教育基金。

体育艺术工作长足发展。一是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设了体育、健康艺术教育课程、开足课时,上好两课、两操、两活动。二是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健身工程”,为全县7个村修建了篮球场,县城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为4个社区安装了健身体育器材。三是竞技体育勇创佳绩,2008年10月中旬安康市第六届标准化高中篮球赛在宁陕中学成功举行,在比赛中,宁陕中学代表队获得女子队第一名,男子队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县中学生篮球项目在市级比赛中的历史性突破。组队参加了安康市老年人运动会、锦绣杯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取得较好成绩。在安康市第八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获得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8枚,名列全市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2008年,我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中药材、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切实加强科技宣传和防震减灾工作。已向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申报七个科技项目。食用菌产业发展按照“限定规模,控制大户,沼菌结合,科学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 完成袋料食用菌1500万袋,其中黑木耳、白灵菇、鸡腿菇、双孢菇等珍稀菌约100万袋。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5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