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永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10 吉安市永新县统计局

2009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排难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  合

总体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79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4%,连续7年实现12%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52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63802万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3529万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9:43.2:29.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7995.3万元,比上年增长21.5%,连续3年实现20%以上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10万元,增长28.2%。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两个比重”进一步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21775万元,增长24.6%,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7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6964万元,增长29.8%。

就业形势日趋稳定。年末从业人员27.47万人,比上年增加2500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20人。跨省劳务输出7.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1923万元,比上年可比增长8.2%。粮油、蚕桑、蔬菜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601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70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264公顷,桑园面积1270公顷。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全年总产量达284200吨,比上年增加12230吨,增长4.5%;油料产量22269吨,增长15.1%;蔬菜产量83517吨,增长5.3%;蚕茧产量856吨,增长4.1%。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各类造林面积2939公顷,比上年增长90.1%,着力抓好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四旁(零星)植树200万株。林木绿化率达66.6%。全年肉类总产量30850吨,增长13.8%,其中猪肉产量23282吨,增长15.7%;牛肉产量4066吨,增长14.0%。生猪出栏297270头,增长14.9%。年末生猪存栏126040头,增长4.2%。全年水产品产量14375吨,其中,养殖产量13835吨,比上年增长3.5%。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减%

粮食:

其中:稻谷

油料:

其中:油菜籽

水果(未含果用瓜)

蔬菜

肉类

水产品

蚕茧

284200

277964

22269

20413

2050

83517

30850

14375

856

4.5

4.3

15.1

15.0

-3.9

5.3

13.8

-3.6

4.1

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快。加快发展了“一村一品”专业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182个,培植龙头企业3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84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7198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3.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6794千瓦,增长8.6%;联合收割机287台,增长23.7%。实际机耕面积47263.6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5781.9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860吨,增长2.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71吨,增长1.1%。投资近2亿元的丰源、洞口、禾山等8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扎实推进,投入80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9300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8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改水、改厕和道路硬化,共硬化道路52.65公里,修建休闲活动场所137个,建成新农村社区67个。大力推行“2+5”垃圾处理模式,建成垃圾焚烧炉87座,农村垃圾处理逐步走向无害化。安排资金1300万元,实施移民搬迁121户、568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129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2%,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100万元,增长22.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水泥产量13.18万吨,比上年增长17.8%;漆包线7191吨,增长13.6%;洛克沙砷1693吨,增长43.5%;发电量11700万千瓦时,下降4.5%;白厂丝226吨,下降28.3%。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9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600万元,增长36.0%;实现利润26482万元,增长39.0%;实现利税46186万元,增长46.3%。

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年末入园工业企业达88家,安置从业人员14486人,增长14.5%。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90000万元,增长24.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340063万元、26204万元和43336万元,分别增长49.9%、14.5%和26.7%。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102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58.8万元;上缴税金1136.2万元;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8.8万元,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4832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42272万元,增长39.4%;农村投资32534万元,增长10.9倍。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7556万元,增长35.0%。当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分别增长2.7%和16.7%。“三园三厂”建设扎实推进,投入7000多万元加快了万亩工业园建设。一是“三园”建设有序展开。返乡创业园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建成标准厂房12套、5.6 万平米,成功引进翔龙皮具、新伟彦电子等8个项目入园;皮革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日辉皮革、大德利皮革等4个项目顺利落户;铜产业园平整土地1000亩,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二是“三厂”建设快速推进。万吨水厂投入运营,皮革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电渡污水处理厂成功报批并签订投资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