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彬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彬县统计局 (2009年4月8日) 2008年,县委、县政府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彬县的奋斗目标,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强化工业主导,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果品产业,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突破40亿元,发展速度继续创高。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4.1亿元,增长29%,增速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0:65.3:19.7,拉动经济分别增长1.5、22.0和5.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24元。在2008年度全省县域监测考核评比中,我县位居20位,较2007年提升了4位。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增加值6.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45亿元,增长 24.0%;林业产值0.12亿元,增长35.2%;牧业产值 1.10亿元,增长8.1%。 粮果产量稳定增长。全年播种面积37444公顷,增长1.9%。粮食播种面积29397公顷,增长1.9%。粮食总产10.68万吨,增长11.5%,其中夏粮4.84万吨,增长22.5%;秋粮5.84万吨,增长5.3%。水果总产31.18万吨,增长16.7%,实现产值4.93亿元,增长40.6%。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33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6334公顷,零星植树80万株,育苗66公顷。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产量4360吨,增长1.9%。奶类产量4142吨,增长0.7%;禽蛋产量2200吨,增长4.3%;年牛存栏2.44万头,猪存栏3.17万头,羊存栏3.12万只,水产品产量35吨。 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增强。全县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4.64千公顷、2.87千公顷、2.89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投资4.76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0.16亿元,群众投资3.2亿元,部门(企业)包扶0.19亿元捆绑项目资金0.64亿元等,争取中、省、市灾后重建资金0.58亿元,实施了47个村庄建设,累计建成农民新居1.16万户7万间140万平方米;新建通村水泥、柏油路188公里,全县通村公路累计里程达645公里。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立县成效显著,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78.9%。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6.8亿元,同比增长77.5%,实现增加值26.49亿元,增长45.7%。产品销售率为99.5%,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全县产值过千万元企业发展到8户,其中过亿元企业发展到4户,过10亿元企业3户。 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41.8%,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70.8%,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8年,原煤产量1302万吨,增长13.3%;发电1.2亿千瓦时,下降69.5%;果汁产量8619吨,下降57.3%。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三级以上)6户,年末从业人员1678人,完成施工产值4.1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40.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24万平方米,竣工产值1.29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2008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3亿元,增长58.2%。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6.3亿元,增长40.5%,城镇新增固定资产10.97亿元,施工项目40个,投产项目17个,施工房屋面积36.11万平方米,住宅18.9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45万平方米。农民私人建房投资3.39亿元,增长44.8%。 22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5.61亿元,占年计划的113.6%。 五、交通、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仓贮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增长7.8%。 2008年全县客运量1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329万人公里。货运量354万吨, 货运周转量22356万吨公里。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1211辆,其中:载客汽车561辆,载货汽车650辆;摩托车6150辆,其它汽车1420辆,拖拉机285辆。 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收入5992万元,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103万元,增长13.0%;电信业务收入1141万元,增长16.8%;移动电话业务收入3748万元,增长32.2%。 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667户,移动电话用户140651户,增长48.1%,互联网用户3656户、宽带上网664户,有线电视7131户,当年新增1709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17亿元,同比增长25.2%。按地域划分,县级零售额7.10亿元,增长25.9%;县以下零售额3.07亿元,增长23.6%。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0亿元,增长25.2%,其中个体零售额7.14亿元;餐饮业零售额1.14亿元, 增长27.8%,其中个体餐饮零售额0.92亿元。 市场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去年累计上涨10.8%,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累计上涨8.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去年累计上涨21.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强劲增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财政总收入7.31亿元,同口径增长1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0亿元,同口径增长208.0%。财政总支出7.13亿元,同比增长43.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86亿元,增长10.2%,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2.61亿元,下降0.9%,比年初减少0.1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24亿元,比年初增加5.42亿元。增长26.0%。全年银行现金收入80.12亿元,现金支出89.31亿元,货币投放9.1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内全县保险费收入6767万元,增长37.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96万元,增长24.7%;寿险保费收入6071万元,增长39.0%。保费支出2753万元,增长29.1%,其中财保支出473万元,人寿支出2280万元。 八、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 科学技术取得新进步,科技工作坚持“创新为本、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支撑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加快科技转换,充分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投资176万元,配置计算机37台,建成县资源共享中心支站;建成了龙高、小章两个镇文化站;配置了60个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器材;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6千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