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蒲城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教育,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96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57万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55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81756万元,增长11.4%。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在第一产业的内部,农业占的比重为85%,下降1.7个百分点;林牧渔业占的比重为15%,上升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5%,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5%,建筑业占的比重为1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8%,上升1.4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比重为18.1%,下降2个百分点;贸易餐饮业占的比重为21.5%,下降0.5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占的比重为9.1%,上升1.3个百分点,其他社会服务业占的比重为45.8%,上升1.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2%。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2%,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3%,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1.4%,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类上升18.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5.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6.1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7万人,增长4.8%;乡村从业人员37.4万人,增长0.3%。在全部从业人员中,职工3.83万人,增长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仍比较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相当困难,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 二、农 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棉花、蔬菜等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30%以上。 粮食减产幅度较大。受调减播种面积和干旱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93459吨,比上年减产22.7%。其中:小麦减产14.4%,玉米减产34.6%。主要经济作物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棉花产量4045吨,增长231%;油料产量3038吨,下降45.1%;水果产量300255吨,增长0.1%,蔬菜总产量7522吨。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9368吨,比上年增长22%;水产品产量476吨,增长72.5%。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3万亩,比上年增长103.2%;育苗5098亩,四榜植树328万株,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6111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58259万元,增长8.3%。产销衔接状况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2%,比上年略有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国有和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8884万元,比上年增长5.5%;实有利税总额15739万元,增长62.8%;亏损企业亏损额1306万元,比上年减亏58.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4.3,比上年提高5.6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3.4%;新建房屋施工面积7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4%;竣工房屋面积63.7万平方米,增长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937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县及县以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314万元,增长23.8%。县属国有经济投资10582万元,增长46.7%;城乡集体经济投资12461万元,增长43.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2478万元,增长7.0%;其他经济投资3793万元,下降9.7%,按投资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9784万元,增长243.1%;更新改造投资4181万元,增长27%;房地产开发投资1812万元,增长69.7%。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2716万元,比上年增长6.44倍;第二产业投资67066万元,增长31.8%;第三产业投资34155万元,增长10.8%。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4437万元,批另贸易业投资1590万元,教育事业投资971万元。农村电网改造,公路建设,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4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4867万吨公里,增长8.8%;客运周转量14553万人公里,增长9.8%。 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80万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6676部,比上年末增长36.7%。其中:城市用户18088户,农村用户5866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138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10.35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为30.8部/百人。 国内旅游持续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旅游收900万元,增长23.8%。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非公有制13623万元,增长26.7%,生产资料市场交易继续趋向活跃。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8%,引进资金8100万元,引进技术人员20名,引进协作项目15个。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542所,在校学生166113人,普通高中招生4984人,比上年增招1372人,在校学生11495人;普通初中招生18225人,在校学生48697人;小学招生13511人,在校学生103486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531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录入各类大专院校的学生2045人,比上年增长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