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9 鸡西市统计局

存款继续高额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3.2亿元,比年初增加77.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70.7亿元,增加21.3亿元;储蓄存款358.1亿元,比年初增加43.2亿元。其中定期储蓄227.1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元。贷款投放增势强劲。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2.4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3.5亿元,增加11.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24.0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工业贷款2.9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中长期贷款54.5亿元,增加20.6亿元。

保费收入6.4亿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财产险收入0.9亿元,增长31.2%;寿险收入5.5亿元,下降10.8%。支付各类赔款3.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8亿元,人身险赔付2.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3890人,增长9.6%;在校生10335人,增长8.7%;毕业生2816人,下降34.7%。职工大学1所,招生614人,在校生1553人,毕业生614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1041人,在校生2909人,毕业生990人。技工学校2所,招生3406人,在校生10817人,毕业生2438人。普通高中26所,减少1所,招生11591人,在校生32892人,毕业生9943人。普通初中103所,减少3所,招生17836人,在校生78474人,毕业生25419人。普通小学118所,减少7所,招生14765人,在校生85125人,毕业生1791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1人,在校生295人。幼儿园178所,增加28所,在园幼儿20355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末全市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11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038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5项。受理专利申请69件,增长1.47%;授权专利62件,增长8.77%。

质量检验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4万台件。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各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5%。有线电视用户24.3万户,比上年增长38.1%;有线数字电视覆盖户数2万户。全市共有档案馆 1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127卷。全年出版报纸1082万份。

卫生服务能力有新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52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8060张。卫生技术人员97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50人;注册护士349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210人。卫生监督所10个,卫生技术人员128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50个,床位1046张,卫生技术人员683人。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村人口60.5万人,与上年持平;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46万人,增长15%。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比赛中获得42枚金牌、45枚银牌、38枚铜牌。全年举办运动会竞赛会12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220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190.7万人(户籍统计),其中,非农人口120万人;其中:男性96.5万人,女性94.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6‰,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1.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增长8.7%。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8489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9元,增长20.8%。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91平方米,增加0.2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9平方米,增加0.37平方米;农房砖瓦化率96.18%;自来水普及率94.1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4.19万人,灵活就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13.0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11.2万人,其中包括2009年新增三化工和五七工23519人。参加失业保险19.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87.7万人,其中职工45.9万人,城镇居民41.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16张,接受三无对象 120人次;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1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675.5万元;直接接受捐赠款366.6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52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98公顷。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75369公顷。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好转。全市发生各类事故392起,同比下降21.13%,死亡115人,同比下降29.8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3,下降38.9%;其中:煤矿事故同比减少4起,下降28.57%,死亡47人,同比上升4.4%;道路交通事故165起,同比减少69起,下降29.49%,死亡66人,同比下降42.1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9,下降42.4%;火灾事故215起,同比减少30起,下降12.24%,无死亡。农用机械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