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勐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2010-04-09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在总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亿元,增长3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增长21.8%;房地产投资完成0.76亿元,增长1.0倍。

重点工程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全县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投资4.8亿元,增长21.6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7.6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投资3.8亿元,增长2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6 %。

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投资增长迅速。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49亿元,比上年增长4.2倍;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0.81亿元,增长22.7%;教育完成投资1171万元,下降10.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123万元,下降80 %。电力生产与供应业完成投资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制造业完成投资6783万元,下降69.4 %。

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778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倍;商品房销售额为11057万元,比上年增长4.2倍。

五、国内贸易和边境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分地域看,县级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亿元,增长13.4%;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亿元,增长20.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亿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亿元,增长22%;其他行业零售额1572万元,增长7%。

对外贸易有小幅回升,主要受口岸及边境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实现40654万元,比上年增0.1%。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26247万元,比上年减少7.5%;边民互市14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经济技术合作346万元,比上年下降29.4%。进出口货运量5.7万吨,比上年减少8.9%,其中出口3.5万吨,比上年减少24.4%。

六、非公经济和旅游

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增强。全县共有私营企业410户,增加38户,增长率10.22%;从业人员2331人,同比去年增加237人,增长率11.32%;注册资金53348万元,同比增加了7092万元,增长率15.33%。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7118户,同比增长16.7%;从业人员12845人,同比增长了19.2 %;注册资金25822万元,同比增长了35%。

全年累计旅游综合接待5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其中:景点接待国内游客30万人次,增长54%;宾馆接待国内游客21.4万人次,增长17%;海外游客1万人次,增长43%。旅游综合总收入4.2亿元,增长51%。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公路里程为2485.7公里,其中:国道151公里,省道70公里,县道311公里,乡道1133公里,村道763公里,专用公路56公里,公路桥1.7 公里。全县有营运客车373辆/4934客位,比去年增加25辆/268客位。拥有货物营运车辆 1639辆/2415.9吨位。全县11个乡镇通车率100%;85个行政村通客运车55个,通车率65%。全县旅客运输客运量163万人次,旅客运输客运周转量9503万人公里。其中:农村旅客客运量102万人次;农村旅客周转量307万人公里;国际道路运输客运量502人次;国际道路运输旅客周转量65260人公里;国际道路运输货运量23471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254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5898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53.3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全年国内平常信件2.86万件,国内挂号信件2.18万件,国内包裹2.21万件,邮政礼仪业务34件。电信业务总量4945万元,增长9.4 %。年末全县农村户拥有固定电话机台数35227台,比上年下降2.7%;全县农村户拥有手机(含小灵通)69884台,增长25.96 %。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良好,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823万元,比上年增收6728万元,增长74%。一般预算收入11292万元,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9865万元,增长29%;非税收入1427万元,增长26.3%。地方财政支出84181万元,同比增长27.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755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教育支出17533万元,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04万元,增长51%;农林水事务支出13654万元,增长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11万元,下降22%。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208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67726万元,比上年下降33.8%;储蓄存款薄弱环节倾斜,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45330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3116万元,比上年增长34.8%。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保费收入6086万元,比上年减少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61万元,增长36.04 %;人寿险保费收入3625亿元,下降23.5 %。全年保险赔付额1951万元,比上年下降4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学校93所,学校占地面积15.94 万平方米,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290 人,比上年减少28人,全县在校学生41531人,比上年减少1129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2 所,在校学生630人,比上年增加120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987人,比上年减少304 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4071 人,比上年减少119人;普通小学71  所,在校学生25843 人,比上年减少82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1%,巩固率98.58%,辍学184587万元,比上年增长35.7%。信贷资金继续向重点行业和率1.42%。中学初中毛入学率达102.28 %;纯入学率88.6%;巩固率98.94 %;辍学率1.06 %。全县青状年人口总数212809人,非文盲人数211831人,非文盲率99.5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经费2903.6万元,享受免杂费、免教科书费的学生分别达到39611 人和39611人。

科学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学技术经费支出(财政一般预算)271万元,比上年增加8%。2009年争取到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科技经费645万元;州级科技计划项目立8项,安排科技经费32万元;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8项,安排科技经费45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共演出35场,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3.53万册,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8次,赠送图书980册,460人参加。档案馆1个,档案库房面积330平方米,馆藏档案25024卷次,比去年增加298卷;本年利用档案291人次;本年利用档案数1532卷次。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有线电视用户4.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8%,有线电视主干线650公里;电视光缆网络覆盖 38个村委会,315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