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4-08 重庆市大渡口区统计局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整治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成功抵御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据初步统计,2003年大渡口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亿元,达到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8.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7:77.0:20.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81.8%、17.8%。2003年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区内生产总值24299元(折合2936美元),与2002年同比增加2935元(折合355美元)。

一、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随着建桥工业园的启动、天维新材料公司一期3万吨玻纤生产线和小南海70万吨水泥技改生产线点火投产、重钢集团200万吨产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线的完成,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78户,现价工业总产值9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7%,工业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63.8%。

三大行业领跑工业经济。按工业中类划分,我区钢压延加工业、摩托车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9.9%(分别为62.9%、11.3%、5.7%),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达91.4%(分别为85.1%、2.6%、3.7%),成为我区工业的支柱行业。

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竞相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发展最快,工业总产值增长31.4%,股份制经济次之,增速为27.7%,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分别增长24.4%、9.8%、18.3%。

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新产品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出口交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45.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生铁 183.6万吨,增长8.9%,钢207.5万吨,增长10.8%,成品钢材172.0万吨,增长21.8%,焦炭104.8万吨,增长8.6 %,摩托车20.7万辆,增长1.5%,啤酒3.5万吨,增长0.5%,玻璃纤维纱5.7万吨,增长66.1%;皮鞋52.5万双,下降14.0%,水泥25.9万吨,下降2.1%,耐火材料制品3.2万吨,下降2.1%。

经济运行质量大大提高。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63.8%;工业利润总额10.9亿元,增长192.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9.9%,同比提高66.6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19.4%。

二、农村经济

抓住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契机,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建桥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我区积极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促进了农业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年退耕还林2000亩,年末耕地总资源2375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821公顷,减少16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7公顷,减少78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2884公顷,减少8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199吨,下降4.3%;蔬菜100510吨,下降3.0%;生猪出栏91843头,增长2.8 %;猪肉产量6796吨,增长2.0%;水产品产量2228吨,下降6.9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1.9%。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2003年末,全区共有乡镇企业1039个。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5.7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9.4%。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构成比例有所变化。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155.3%;更新改造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1.9%;房地产开发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106.7%;跨区项目完成2.4亿元,同比下降45.9%。在投资总额中,基建、更改和房地产占总额的比例由2002年的6.4%、35.8%、25.7%调整为13.6%、30.3%、44.1%,基建、房地产分别提升7.2、18.4个百分点,更改下降5.5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投资成倍增长,商品房销售形势喜人。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106.7%。施工房屋面积137.9万平方米,增长45.0%,其中:住宅114.9万平方米,增长45.8%;竣工房屋面积50.4万平方米,增长1倍,其中:住宅42.4万平方米,增长1倍;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61.4万平方米,增长1.5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2万平方米,增长1.4倍,商品房房价(套内均价)由上年的1400元/平方米上升到1760元/平方米,上涨25.7%,实际销售额9.3亿元,增长1.8倍,其中:住宅销售额8.0亿元,增长1.5倍;商品房空置面积8.6万平方米,减少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3.4万平方米,减少3.7万平方米。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轻轨二号线(大渡口段)全面开工,华福公路大渡口段3.7公里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完成了刘伏路末段"三改二"、长石路1.4公里三级水泥路新建、沙石路0.85公里二级路面硬化、互炮路0.9公里还建、西小路2公里路面(基)大修、新标路(双山路)路面中修等工程,新改建县、乡级公路近4公里,辖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71.5公里。市重点项目丰收坝水厂及其输配水管网建设进展顺利。 2003年,铺设道路面积103.7万平方米,区县级主干线公路里程达15.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提高12.3个百分点,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4公顷。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区域环境趋于好转。2003年,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052万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142万吨,同比下降4.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904万吨,上升2.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369吨,同比下降0.5%。通过实施净空工程,控制尘污染,全年空气质量2级以上天数达到64.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运力上升,运量有所下降。2003年,全区直接拥有的客货车9078辆,其中:客车228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完成年客运量934万人,旅客周转量17957万人公里,同比下降35.9%;货车8850辆,同比增长21.1%,货运量2729万吨,货物周转量150838万吨公里,同比下降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