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75.86亿元,增长1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9万元,增长14.0%;电信业务总量73.57亿元,增长1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4.8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3.7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1.1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41.2万户,新增115.8万户。 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11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外国人10.11万人次,增长10.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2.21万人次,增长11.2%。接待国内过夜游客达728.19万人次,增长19.4%。全市旅游总收入79.46亿元,增长20.8%。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20.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3 %;各项贷款余额568.31亿元,增长51.9%。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80.35亿元,增长63.0%,其中个人住房贷款75.71亿元,增长57.7%;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170.01亿元,增长23.0%。全市金融机构实现账面结益14.51亿元,增长26.8%;不良贷款余额减少32.7%。 表11 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年末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909.5726.6 其中:企业存款 191.3739.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554.1414.8 各项贷款余额 554.3549.4 其中:短期贷款 200.715.5 中长期贷款 343.8582.2 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8.08亿元,增长0.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2.96 亿元,比上年下降3.0 %;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5.12亿元,增长12%。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14亿元,下降15.2%。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2.14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职高校招生(不计成高)1.34万人,增长15.8%;在校生3.61万人,增长17.0%。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3.38万人,增长9.6%;在校生8.17万人,增长15.7%;毕业生1.95万人,增长23.6%。普通高中招生3.18万人,增长9.3%;在校生8.41万人,增长13.2 %;毕业生2.13万人,增长4.4%。初中招生8.25万人,下降2.5%;在校生23.82万人,增长2.9 %;毕业生7.02万人,增长5.4%。小学招生5.28万人,下降4.5%;在校生39.65万人,下降8.0 %;毕业生8.46万人,下降0.7 %。全省特殊教育招生296人,在校生184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98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46万人,增长45%;在校生2.83万人,增长34%;毕业生0.55万人,增长35%。 年末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个。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60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6.9亿元,增长43.8%。 全年申请专利量551件,增长31.5%;其中发明专利100件,增长22.0%。专利授权量329件,增长22.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件,下降11.1%。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16万元。 全市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1亿元,增长11.1%。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 家,已建立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2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县及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5%和99.4%。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1.66万户,比上年增长0.5%。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200户。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9个。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02个,增长15.8%,其中医院、卫生院 143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4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8458张,增长5.5%。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944人,增长6.1%,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24人,注册护士485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26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84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 个,乡镇卫生院96 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972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178人。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9470人次,报告死亡73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454/10万,死亡率2/10 万。 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33 项全国冠军,破1项亚洲纪录,破2项全国纪录。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91元,比上年增长7.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63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12%,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0.3%。全年城镇居民现有住房建筑面积人均26.7平方米。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9648元,城镇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58元。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3 %,其中参保企业职工32.82万人,增长1.8 %;参保离退休人员9.23万人,增长8.0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1.47万人,增长1.8%,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9.0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2.4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0.15万人,增长2.1%。参加工伤保险27.07万人,增长8.3%,其中参保农民工8.52万人,增加0.8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74万人,增长3.75%。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9%,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00.14万人,比上年增长5.6%。新农合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3.5亿元,累计受益234.84万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6.3万人次。到2009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7.83万人,其中城镇0.92万人,农村6.91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上升2.4%。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3509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69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个。全市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56亿元,筹集福利资金0.49亿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985起,比上年下降9.7%,死亡254人、受伤1197人、直接经济损失1406.76万元,分别下降5.9%、6.5%和91.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31起,下降11.7%;造成死亡242人,受伤1193人,直接财产损失331.55万元,分别下降6.2%、6.8%和上升28.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