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7 广州市天河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发展,扎实推动宜居城区建设,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据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08.0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5%,总量位列全市首位,占全市GDP比重为17.6%。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在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65.4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339.99亿元,增长13.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第二产业和全区GDP增速高出6.9和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2:16.5:83.3,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138091元(折合为20218美元),增长9.5%。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44.57亿元,增长9.9%。其中国税收入102.51亿元,增长0.02%,地税收入142.06亿元,增长18.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税收收入达21003元,增长7.0%。

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50亿元,增长9.6%。其中,营业税、增值税、城建税和房产税完成9.50亿元、3.94亿元、3.54亿元和2.09亿元,分别增长23.4%、3.0%、6.4%和17.8%。一般预算支出37.69亿元,增长9.9%。区级一般预算支出32.96亿元,增长5.8%,投入民生和社会公共事业支出的比重达79.2%,其中教育、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分别支出6.71亿元、6.49亿元、3.15亿元和1.77亿元。

投  资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6.54亿元,增长34.4%。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02.60亿元,增长61.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27.31亿元,增长35.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6.63亿元,增长17.5%。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加快,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5.19亿元,增长76.1%。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0亿元,增长1.9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7.03亿元,增长9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9.42亿元,增长25.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0.8%。

二、高端服务业

深入实施产业高端发展战略,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高端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六大高端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43.93亿元,占全区GDP的52.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3.0%。

金融服务业

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增幅最大。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53.47亿元,增长31.0%,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3%。金融商务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至年末,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达35家。

信息服务业

以天河软件园为龙头,增长稳定。全年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52.92亿元,增长6.8%。天河软件园被评为“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园区”,累计认定软件企业548家,占全市的63.0%,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41.88亿元,增长30.3%;软件收入321.67亿元,增长30.5%。

现代商贸业

在国家促进消费政策和各类主题促销活动的推动下,回升向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71.93亿元,增长5.2%。现代商贸业项目储备丰富,万菱汇、太古汇等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开业在即,宝兴TESCO购物中心项目如期开工,濂泉路沙河服装市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天河商圈面积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

专业服务业

随着企业融资、重组、迁址、服务外包等市场和财务活动的渐趋活跃,发展较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9.54亿元,增长13.8%。

科技服务业

在全区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对五山科教文化集聚区的精心打造下,逐步壮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44亿元,增长18.6%。

文化创意产业

在羊城创意产业园等品牌园区带动下,加快发展。以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创意展示等主导的创意产业和新型服务产业集聚模式初具规模。大型文化传媒企业丰彩集团迁入我区。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5.97亿元,增长19.1%。

三、主要行业

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3亿元,下降0.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0.92亿元、0.03亿元、0.56亿元、1.98亿元和1.23亿元。渔业产值增长最快,增长2.0倍。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6.01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72.15亿元,增长5.9%。全区工业支柱行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7.89亿元,增长5.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8.9%。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54%。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23亿元,下降15.1%;实现利税总额83.51亿元,下降21.6%。

建筑业

年末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177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3.62亿元,增长19.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77.01亿元,增长26.2%,安装工程产值30.52亿元,下降23.5%。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81.70万平方米,增长18.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06.54万平方米,下降2.3%,全年新签合同价款625.90亿元,增长69.4%。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26万元/人,增长27.9%。实现工程结算收入365.99亿元,增长14.5%,实现工程结算利润198.86亿元,增长3.2%。

国内商业

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868.41亿元,增长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21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增长18.0%。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销售商品分类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60.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40.4%。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8.69亿元,增长18.7%,其中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37.56亿元,增长46.3%。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6.63亿元,增长17.5%。房屋施工面积1413.65万平方米,下降0.2%,房屋竣工面积246.32万平方米,下降8.8%,商品房销售面积298.10万平方米,增长25.3%,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391.43亿元,增长37.6%,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60.99万平方米,下降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