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永顺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事业平稳发展。邮政业务总量27381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951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430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2321户,下降9.9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544户,乡村电话用户29651户,公用电话2548部,PHS用户4366户,宽带接入用户9958户,ADSL用户6227户,LAN用户4596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9768户,增长17.97%,函件6.25万件,快递1.82万件,订销报刊期发数3.61万份,订销报刊累计数344.3万份,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主要是烟叶税增长较快,实现烟叶税2848万元,比上年增收1068万元。财政支出完成11.3亿元,增长30%。 存贷增长较快,存贷比低位徘徊。截止2009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19亿元,增长31.5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31亿元,增长26.85%;各项贷款余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24.2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保费收入3000万元,增长7.1%。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800万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00万元。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000万元,增长10%,其中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100万元;财产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90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科技成果推广加快。全县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年末专业技术人员为6766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农村9所合格校建设。2009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66所,比上年减少22所(其中小学155所,独立初级中学11所,九年制学校20所,完全中学5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7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总班级1797个(小学916个,初中371个,高中124个,幼儿380个,特殊6个)。各级各类在校学生86936人(小学43832人,初中19213人,高中7632人,职业1791人,特殊教育70人,幼儿14398人)。基础教育阶段寄宿学生44051人(小学25281人,初中14447人,高中4257人,特殊66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总数798人(小学407人,初中391人)。全县公办教师总数5016人(其中:县管教师4778人,州管教师238人),社会力量办学406人(民办幼儿教师365人,民办职业教师41人)。专任教师4269人(其中:小学2259人,初中1511人,高中499人)。 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小学升初中入学率99.1%,辍学率2.69%。小学招生7313人,初中招生6584人,普通高中招生2821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民保工程全面启动。积极开展省级先进文化县创建活动,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对县内广播节目3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3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38.52%。全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节目47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190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78.62%;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有序推进,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8万户,增加0.3万户。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医疗机构64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45个,卫生所10个,床位1400张,从业人员16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88人,有村卫生室45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11人。完成县医院综合大楼、县中医院药剂大楼、6所乡镇卫生院和105所村卫生室建设,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初步确立,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全县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400097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9.47%,向参合群众发放医疗补贴2106多万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免费疫苗接种率97.3%,孕产妇死亡73.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二类县行列。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在全国青少年体操赛上取得7金7银的优异成绩。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主要资源: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70条,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7.58亿立方米,淡水总面积3.63千公顷,水力资源蕴藏量36.98万千瓦;林木积蓄量为505.45万立方米;煤理论蕴藏量为330.5万吨,磷矿为7683.6万吨,铁矿为1176.2万吨,钒矿为2.15万吨。 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3.85%,3家纸厂污染整改通过省环保部门验收,3个土地整理项目开工建设,3个项目获准立项,取缔非法小煤窑、非法采石场110处。 2009年年降水量1058.4毫米,日最高降水量91.4毫米,任意24小时最高降水量91.4毫米,年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最高气温39.8摄氏度,最低气温-3摄氏度。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立案969起,破案734起,逮捕290人,摧毁犯罪团伙7个,办理各类聚众赌博刑事案件3起,治安案件35起,破获涉毒犯罪案件54起,刑事拘留贩毒人员61人。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安全生产死亡人数为19人分别下降25.7%和32.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71,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0、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0、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16.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县总户数14.27万户,总人口50.3万人,当年出生7281人,当年死亡2954人,人口出生率为14.29‰,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9‰。当年迁入9002人,省内迁入6430人,省外迁入2572人;迁出2498人,迁往省内1667人,迁往省外8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789人,占总人口的13.87%;少数民族人口43.84万人,占总人口的87.16%,其中土家族37.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5.1%;苗族6.29万人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4.35%。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9175元,增长13%,在主要的四项收入中三升一降,其中工资性收入6841元,增长14.3%、经营性收入982元,增长13%,转移性收入1290元,增长5%,财产性收入62元,下降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比上年增加1015元,增长13.2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62元,增长10.2%。 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总支出8705元,比上年增长15.22%,其中消费性支出6220元,比上年增加491元,增长8.57%,转移性支出1836元,增长25.57%;社会保障支出392元,减少4.16%。在消费性支出中,人均食品支出2548元;人均衣着支出996元;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94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75元;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522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85元;人均居住支出479元;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55元,同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11%、27.7%、25.1%、57.14%、-8.24%、9.49%、9%、-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比上年增4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辆,摩托车14辆,家用电脑38台,电冰箱88台,洗衣机92台,彩色电视机110台,空调器26台,普通电话50台,移动电话176台,人均居住面积28.59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