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其中:市属 6 16875 31395 35.7 中等职业学校 27 17951 53049 5.6 普通中学 168 71509 207329 -1.1 其中:高中 29 22482 65363 持平 初中 139 49027 141966 -1.2 小 学 846 34067 217997 -7.3 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其中省级重点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5家,乳源东阳光公司的“HEC”商标成为我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特色产业基地总产值106亿元。利民制药厂“现代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和坪石B电厂参与的“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审,科技成果获省级奖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取得科技成果65项,其中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6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火炬计划”19项,其中国家级7项;实施“星火计划”10项。申请专利514件,专利授权316 件,其中发明授权29件。韶钢集团成为我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示范企业”,乳源铝箔产业基地成为我市首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成为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文艺成果获省第九届“百歌颂中华”歌咏大赛金奖2项,在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获2金2银。开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暨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的保护维修,5个项目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末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9个,文化站104个,文化广场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剧场、影剧院1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1万册。卫星地面接收站点528个,微波线路总长233公里,广播电视微波站3座,广播调频发射台10 座,88个镇、860 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广播覆盖率95.94%。电视发射台11座,有线电视用户45.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000户,电视覆盖率93.36%。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65%。 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68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4个,床位10650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站、所)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2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081人、注册护士4779人。乡镇卫生院114个,床位2021张,卫生技术人员2645人,乡村医疗点133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9.89%。全市碘盐片概率98.9%,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95.3%。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84.78 %,农村改水受益率98.3%,其中自来水普及率71.46%。全年无偿献血3.3万人次。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举办韶关市“汇展华城杯”元旦环城跑、第十二届“乒协杯”乒乓球公开赛、韶关市百狮闹元宵、第四届韶关赣州郴州红三角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体育舞蹈巨星表演晚会、“银杏王杯”龙舟赛、第二届徒步穿越丹霞山等活动,承办广东省“中国石油杯”桥牌锦标赛。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获得3银4铜,团体总分在31个代表队中排第11位。举办韶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13人超(破)31项市纪录。全年销售体育彩票9740万元,比上年增长41.4%。 十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9388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3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338元,增长10.1%。韶关市区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9元、增长8.3%,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1468元、增长7.5%,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9.8%。在岗职工年人平均工资28276元,增长8.9%。社保离退休金发放总额10.52亿元,增长21.4%。 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383.07万平方米,增长12.7%。其中:商品房竣工住宅155.38 万平方米。韶关市区沙洲尾廉租房交付使用,东岗岭经济适用住房封顶。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30.07平方米。韶关市区中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3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提高。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7.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3.9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3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6.8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4.4万人。年末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9.55万人,比上年增长9.3%。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年征缴14.38亿元,增长30.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年征缴7.72亿元,增长15.1%。 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7所(敬老院96所、社会福利院11所),床位4279张,在院人数3534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09万人(其中城镇2.74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1697万元(其中城镇4323万元)。发放救灾资金2157万元,救济物资折款3万元,累计救济13.8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救助1.1万人。韶关、坪石两个救助站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5395人次,救治35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6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170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