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7 南阳市卧龙区统计局

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计算单位 2001年 比上年增减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102.09 增0.2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错率 % 97.50 --

总资产贡献率 % 6.34 减0.27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03.99 减19.16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 % 64.04 减2.5个百分点

全员劳动生产年 元/人 16535 增864元/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次 2.66 增0.17次

成本费用利润率 % 4.27 减0.1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加快。全区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4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利润总额437万元,比上年增长79.1%;实现税金总额35万元,比上年增长75%;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23个,其中投承包工程个数88个,投标承包面71.5%,施工房屋面积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竣工房屋面积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08万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5601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城镇集体投资完成2849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城镇私人建房及个体完成投资4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50万元以下投资比上年下降17.3%;农村集体投资完成18129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户投资8882万元,比上年增长5%。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 1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70.4%,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下降,分别下降各4.1%、13.9%。全年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其中,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完成投资 14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农电投资12901万元;农业投资11658万元,比上年增长 18.2%;工业投资1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65.2%。

五、交通运输及公路建设

公路运输及运能动力保持相对平稳。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货运量277.3万吨,比上年增长5%,货物周转量23353.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全年完成客运量377.4万人,比上年下降11%,客运周转量1668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0%。全年营运客车209辆,比上年少14辆,货车2657辆,比上年增加100辆。

公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滨河路拓宽工程,卧龙区中标Ⅱ段交通系统仅用2个月高质量地完成8个月工作量。全区在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之后,2001年又解决了28个行政村通油路,使全区通油路的行政村增至85个,占全部行政村的36%。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在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措施的启动下,市场渐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270万元,比上年增长9%。分城乡看,相对饱和的城市消费品市场受多渠道分流购买力影响,市场相对平淡,农村市场更为活跃。城市零售额187493万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零售额54777万元,比上年增长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4964万元,比上年增长7.6%;餐饮业零售额20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3.8%。

市场营销结构有所变化。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消分品零售额18613万元,占市场份额的7.7%;限数以下及个体消费品零售额146538万元,占市场份额的60.5%,各类集贸市场全年成交额27265万元,比上年增长3.2%。

商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全区2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4973万元,比上年下降2.3%;盈亏相抵后全年累计实现利润349万元,与上年亏损803万元相比,扭转了近年连续亏损局面。

对外贸易呈下滑局面。2001年全区对外经济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28.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3.8%。实际利用外资仅10万美元,比上年少10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预算执行基本正常,支持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年地方财政收入8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工商税收4061.2万元,比上年下降0.4%;工商税收中增值税969.5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财政支出1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9%。财政对企业、教育、农业、卫生、行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得到加强。

金融机构运行基本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规模缩小,现金投放减少,表现为净回笼。年底存款余额为232340万元,较年初增加27544万元,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104416万元,较年初减少204万元,下降0.2%。全年各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现金收入1068858万元,比上年增长3.9%,现金支出1021115万元,比上年增长0.9%,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47743万元,比上年多回笼30277万元。

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2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027.8万元,比上年增长9.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8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满期给付1105.l万元,比上年下降8.4%,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和满期给付450.6万元,比上年下降56.4%;人寿保险赔款和满期给付654.5万元,比上年增长2.8倍。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为全区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00人,科研机构4个,科研支出60万元。研究成果3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7项,应用技术成果26项,软科学成果2项。全区专利申请550件,授权专利70件。签订技术合同20份,成交金额35万元。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 2001年全区普通中学60所,比上年增加3所;招生20223人,比上年多招820人;在校学生58590人,比上年在校生多10945人,普通中学入学率达到100%。全区小学251所,比上年少3所;招生10682人,比上年少招968人;在校学生86299人,比上年少41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此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也较为迅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2001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中短波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电视覆盖76万人,覆盖率97%,覆盖半径50公里。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卓有成效,民间歌舞作品多次获全省、全市先进名次。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2001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8家,其中城区 5家,乡镇13家。拥有固定资产 7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1%。病床床位1115张。在职专业技术人员987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高级63人,中级35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671人,比上年增长3.1%;护师、护士316人,比上年增长8.6%。全区卫生防疫机构1家,卫生技术人员108人。妇幼保健机构1家,卫生技术人员101人。全区农村达到了村村有独立的医疗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