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7 信阳市浉河区统计局

浉河区统计局

(2006年3月 5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58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238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349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3.0:36.2:50.8。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20元,约折合1345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32936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3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2.2%和13.0%。

市场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1%,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5.2%。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684 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602人,其中“4050”人员1893人;下岗职工实现全部出中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工业规模小,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强,企业赢利能力偏低;就业和社会保障形势较严峻,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特色农业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

2005年,全区共推广双低油菜3.22万亩;优质稻面积10万亩,其中超级稻1万亩。茶叶产量达到5144吨,比上年增长28.0%;蔬菜产量256781吨,比上年增长19.2%;草莓产量13802吨,比上年增长12.8%。全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年粮食总产量124742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夏粮总产量14138吨,比上年增长8.3%,秋粮总产量110604吨,比上年增长2.4%。全年种植业实现产值78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9%。

全年林业实现产值17397万元,比上年下降2.4%。板栗产量16207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名优板栗产量达6480吨,占整个板栗产量的40.0%。

畜牧养殖、渔业较快发展。全区全年出栏牛13798头,增长3.8%;生猪出栏187798头,增长2.6%;羊出栏6.66万只,增长40%;家禽出栏94.35万只,增长0.3%;肉类产量达到17894吨,增长3.8%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7243吨,增长3.8%;禽肉产量达到1435吨,增长6.8%;奶类产量2060吨,比上年增长51.5%。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8293万元,比上年增长4.2%。年末全区共有养殖水面3.9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6673吨,比上年增长22.9%。全年渔业实现产值53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1%。

农林牧渔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3871万元,比上年增长7.0%。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9.189万千瓦,比上年上升6.6%;各类拖拉机为3340台,比上年下降8.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1330台,比上年下降17.5%。农用运输车1602辆,比上年下降0.62%。全年农村用电量499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3%。农田水利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输水能力320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区属全部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0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87343万元,较上年增长22.1%,限额以下企业总产值为136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0%,个体工业完成总产值184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区属全部工业增加值151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362万元,比上年增长29.4%,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2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个体工业实现增加值55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区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149.28%,比上年提高34.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61114万元,比上年增长51.0%,实现利税总额13889万元,较上年增长89.3%,实现利润8224万元,较上年增长94.3%。

全年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5702万元,实现增加值432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3.2%和24.3%;实现销售收入12365万元,增长27.5%;实现利润总额2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3%;实现税金52万元,较上年下降82.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累计产销率95.3%,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加值8754万元,增长1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3982万元,增长4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174万元,增长38.1%。轻重工业继续发展。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647万元,增长43.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6715万元,增长30.2%。工业品产销率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6.5%,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938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73.5%。

建筑业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011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29503万元,比上年下降4.0%;施工房屋面积100.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房屋竣工面积4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实现利润5978万元;实现税金786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690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35721万元,增长35.2%;农村投资完成46969万元,增长31.5%。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81103万元,增长43.3%;集体单位投资10901万元,增长3.5倍;民间投资141242万元,增长40.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009万元,下降52.0%;第二产业投资34421万元,增长54.8%;第三产业投资200291万元,增长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