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按投资行业分,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18153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能源工业投资5613万元,增长4.3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投资迅猛发展,全年投资40774万元,比上年增长3.0倍,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7.3%,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7782万元,增长33.7%。其中,住宅投资46751万元,增长35.9%。商品房销售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36165平方米,增长84.5%,其中,住宅476773平方米,增长94.3%。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城镇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76261万元,其中:通讯设施投资40774万元,道路管网水利等设施投资18600万元,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5673万元,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也投资11214万元。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城市永久性桥梁一座;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4.18万平方米,学生席位47190个。完成G107线东双河至李家寨路面大修。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12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6%。 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各类商品销售量增长显著。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比上年增长17.4%,五金电料类增长154.8%,化妆品类增长28.3%。 六、交通、旅游和对外经济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3000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68037万人公里。全年公路通车里程957公里,其中国道公路通车里程96公里。 旅游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区旅游整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旅游景区建设和宣传推介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18家,比上年增加4家;星级宾馆7家,与上年持平。全年接待国内旅客11.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70.4万元。入境人数112人。 外贸出口额稳定增长。全年全区海关出口总额3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实际利用外资553万美元。 七、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正在申报文化遗产保护1处。 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55人;在学研究生120人;毕业研究生13人。全区共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9250人;在校学生28657人;毕业学生5375人。全区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 所,招生81人,在校学生185人,毕业学生552人。普通高中12所,与上年减少3所;招生6908人,减少192人;在校学生15957人,减少2054人;毕业学生4415人,增加294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200人,减少1393人;在校学生4224人,增加6人;毕业学生1107人,增加179人。全区普通初中26所,招生9665人,减少939人,在校学生28762人,减少4397人;毕业9537人,减少1938人;普通小学156所,减少31所;招生7069人,在校学生39463人,毕业580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幼儿园在园幼儿3792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5086人次。 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民办高中6所,招生3494人,在校学生7416人,毕业1678人。民办初中4所,招生1687人,在校学生4587人,毕业1319人。民办小学1所,招生504人,在校学生1474人,毕业411人。幼儿园17所,招生1581人,在园幼儿2750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数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采供血机构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病床床位231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26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2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81人,注册护士851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体育事业保持旺盛活力。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5年,我区共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1项,市级10项。取得科技攻关成果6个项目,推广农业新技术8项。 八、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进展顺利。据3%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全区出生人口5649人,出生率10.35‰;死亡人口2538人,死亡率4.65‰;人口自然增长率5.7‰。全区年末总人口610552人,其中男302223人,女308329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10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23元,比上年增长19.2%。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比上年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4元,比上年增长14.3%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1%。居民居住条件有所变化。年末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7.66平方米, 下降6.9%;农村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0.93平方米,增长1.09%。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9967人,其中:企业职工35807人、离退休人员17125人,事业单位703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4875人,下降1.9%,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8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037人,其中在职职工26983人,退休人员14054人。全区共有13067人参加大额医疗统筹。社会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812.9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517万元、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386万元,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52.1万元,保障贫困城镇居民20401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个。全年共有2844个优抚对象得到了抚恤、补助。 九、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减少。年末全区常用耕地面积25911公顷,比上年减少21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45公顷。 矿产资源勘探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已发现的矿种为31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为8种。正在进行地质勘查的大中型矿产地3处。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区得到净化、美化和亮化,为信阳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验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一举通过了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