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6 东营市垦利县统计局

垦利县统计局

(2009年4月20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扎实苦干,强力推进“五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 济 总 量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010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343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194万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320550万元,增长17.7%。三次产业结构为7.0:73.0:20.0,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3310元,比上年增长20.2%。

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282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59146万元, 增长1.9%;林业产值5348万元,增长2.1%;畜牧业产值59035万元,增长0.3%;渔业产值87753万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00万元,增长31.7%。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棉花种植面积27253公顷,比上年增长2.1%;总产量30481吨, 增长12.0%。粮食总产量69905吨,增长3.9%。其中,夏粮(小麦)20960吨,增长2.2%;秋粮48945吨,增长4.7%。油料总产量1050吨,增长10.2%;蔬菜总产量40391吨,下降6.2%;水果总产量10204吨,下降3.7%。

林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全年造林面积742公顷,比上年增长156.8%。其中,经济林6公顷,下降53.9%;防护林577公顷,增长109.1%。林木覆盖率达到19.2%。

畜牧业稳步发展。年末生猪存栏8.9万头,比上年增长3.5%;大牲畜存栏4.2万头,增长82.6%;羊存栏5.7万只,下降50.9%;家禽存养量168.5万只,增长16.1%。全年生猪出栏17.4万头,增长31.8%;牛出栏3.5万头,增长94.4%;羊出栏9.8万只,下降20.3%;家禽出栏214.3万只,增长28.7%。肉蛋奶总产量6.17万吨,增长3.9%。其中,猪肉1.45万吨,增长25.0%;牛羊肉0.52万吨,增长3.9%;禽肉0.28万吨,增长86.7%;禽蛋1.83万吨,下降22.1%;奶类2.09万吨,增长14.8%。

渔业生产不断壮大。水产养殖面积3.4万公顷。其中,内陆养殖面积1.1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2.3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1.3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内陆水产品3.3万吨,增长43.5%;海水产品7.6万吨,下降8.4%。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4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其中,农用排灌机械8855台、6.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4144台、18.5万千瓦;农用汽车627辆、3.2万千瓦。全年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38.7千公顷、38.7千公顷和8.2千公顷。农村用电量349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化肥施用量(折纯)11696吨。年末,通公共汽车村333个,通电话村333个、38739户,通自来水村达到333个。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放缓。2008年前9个月全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为全年工业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进入10月份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全县1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909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国有企业5844万元,下降16.3%;集体企业19066万元,增长58.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1718万元,增长29.3%;股份制企业1254841万元,增长19.7%。轻工业增加值96629万元,增长49.7%;重工业增加值1194357万元,增长18.3%。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61763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实现利润578825万元,增长31.6%;实现利税720307万元,增长28.5%。总资产贡献率30.63%,资本保值增值率145.96%,资产负债率49.82%,流动资产周转率4.3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2.41%。全员劳动生产率652502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87.79%,比上年提高87.14个百分点。

建筑业运行平稳。全县三级及以上资质19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59492万元,与上年持平;竣工产值150700万元,下降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1万平方米,下降7.3%;竣工面积64.7万平方米,下降16.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629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当年新增固定资产825445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8.9 %。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893万元,下降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54748万元,增长1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48197万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0649万元,增长148.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617110万元,其他经济完成投资429180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339个,施工项目351个,竣工项目305个,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6.9%。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480万元,下降43.2%。房屋施工面积255964平方米,下降58.6%。全年商品房销售289184平方米、销售额53656万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72公里,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11万人,比上年下降50.0%,客运周转量3319万人公里,下降52.2%;货运量1721万吨,增长17.8%,货运周转量224608万吨公里,增长17.3%。

邮政通信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650万元(不包括联通、移动和电信),下降1.1%。固定电话拥有量56177部,其中住宅用户45804部。移动电话20.5万部。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13805户,增长26.9%。

旅游业取得新突破。全县围绕“旅游兴县”战略,突出“黄龙入海、大河之端、生态湿地、魅力家园”主题,现已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AAAA 级旅游景区1家,AAA旅游景区1家, AA级旅游景区3家),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国内旅行社5家。全年接待游客25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旅游收入达到142332万元,增长6.3%。

贸易、外经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稳定。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152户,注册资金7403万元,从业人员6482人;私营企业880家,注册资金232774万元,从业人员11387人。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58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县城区60871万元,增长26.9%;县以下69487万元,增长21.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99525万元,增长27.0%;餐饮业24171万元,增长15.2%;其他6662万元,增长13.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0431万元,增长37.4%;集体经济3194.4万元,增长0.6%;个体、私营经济116732.6万元,增长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