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3 达州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45.32亿元,增长30.2%。(见表4)。

表4: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

其中:农村投资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在城镇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

第二产业投资

第三产业投资

545.32

475.93

100.26

336.26

140.84

49.76

19.66

314.33

211.33

30.2

32.8

1.3倍

26.5

50.1

17.9

70.2

39.2

16.6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完成投资49.76亿元,增长17.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02.92万平方米,增长8.9%;商品房竣工面积167.18万平方米,增长9.7%;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63.91万平方米,增长15.2 %;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7.34万平方米,下降29.4%。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419 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7.3 %,新增固定资产393.49 亿元。年内建成上亿元投资项目就有12 个,其中有:中铁11集团5分公司襄渝铁路复线修建工程;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渠县项目部)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达州利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化肥项目;真佛山及铁山。石桥列宁街红色旅游开发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2.12亿元,增长18.8%。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稳定发展,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39.03亿元,增长18.6%;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13.09亿元,增长19%。

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贸易市场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居民消费以商品性消费为主。全市实现商业零售额215.1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5.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49.4亿元,增长19.3 %,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59.3%。

市场热点不断,消费结构有所升级。2009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商品类别销售情况看:服装类增长46.6%,汽车类增长84.8%,建材装修类增长64.3%,家用电器类增长136.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2.6%,通讯器材类增长207.1%。

出口创汇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6951万美元,增长52.5%。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3.68亿元,增长18.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9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81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公里,高等级公路(含一至四级公路)15148公里。公路和水运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5.17亿吨公里,增长228.7%;旅客周转量22.85亿人公里,降1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5.53亿元,增长4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4.6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0.82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46.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67万户,增长43.1%。

旅游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国家2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6处,省级地质公园2个,星级宾馆饭店13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49.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增长16.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1亿元,增长19.4%,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33%提高到3.43%;财政支出129.53亿元,增长23.9%,对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等的投入继续加大。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定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3.52亿元,增长2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76.75亿元,增长17.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9.52亿元,增长36.3%。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2.96亿元,增长69.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寿险机构13家,财险机构5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99.43亿元,增长20.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5.48亿元,下降5 %;财产险保费收入73.95亿元,增长32.1%。全市保险各类赔款及给付4.98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2亿元,财产险赔款2.78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2009年末,全市小学1714所,普通中学391所,普通高校2所。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55万人,在校生1.79 万人,毕业生0.54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58万人,在校生39.96万人,毕业生12.94万人;小学招生9.07万人,在校生56.77万人,毕业生10.01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0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4.5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3%。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2009年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20家,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组织申请专利189件,“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金秋科技下乡”等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面展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文管所)8个。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8881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5%和94.54%,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43.16%。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494.23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934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62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205人,病床数1.38万张。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继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之后,今年又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城市。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7个、全民健身路径51条。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7.56万人,常住人口573.58万人。出生率为9.17‰,死亡率为5.93‰;自然增长率为3.24‰。城镇化率3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3元,增长13.9%,人均消费支出8801元,增长13.9%。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12.6%,衣着支出增长20.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0.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