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武夷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4-03 南平市武夷山市统计局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紧紧把握国家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有利时机,以“海西应先行、闽北当先锋、武夷新发展”为载体,主动融入“两个先行区”建设,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平稳回升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生产总值(GDP)5564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709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78303万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268411万元,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25820元,增长13.3%。

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发展稳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06%、29.06%、49.88%调整为19.72%、32.04%、48.24%,一产下降1.34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98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6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经济拉动的影响,尤其以第二、三产业带动为主,全年第一产业拉动国民经济总量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5.3个百分点。见下图:

价格水平温和下降。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9%,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2.0%,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走势看,价格呈现“五降三升”,价格回落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其中居住类下降5.1%,食品类价格下降1.9%,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9%,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6%,衣着类下降0.8%。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

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全社会年末从业人员1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1022万人,比上年增长2.27%,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6万人。收集发布工业园区37家重点工业企业30多个工种、12370个用工岗位信息,利用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及乡镇年关“墟日”,举办20场供需见面会,发放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36000多份,现场咨询4500多人次,现场办理免费求职登记2200多人。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9人,“4050”人员再就业311人,劳务派遣从业4109人,再就业培训762人,帮助35户“城镇零就业家庭”56人实现就业;帮助农村低保户、独生子户、双女结扎户实现“一户一就业”75户,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调整有待加快;工业科技水平较低,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显不足;征地拆迁难度较大,重大项目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社会保障、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等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落实粮农综合直补、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702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97524万元,增长12.3%;林业产值37358万元,下降1.0%;牧业产值31586万元,下降1.5%;渔业产值8158万元,增长5.8%。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53.97%、20.67%、17.48%和4.51%。见下图: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蔬菜、烤烟、茶叶等非粮作物种植面积在产业化进程中加快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4995亩,比上年增加11284亩,增长3.38%;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1825亩,增加5610亩,增长2.59%。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39106吨,比上年增产5555吨,增长4.16%;稻谷产量119739吨,增长2.98%;油料产量2316吨,增长10.18%;烟叶产量5609吨,增长7.41%;蔬菜产量126399吨,增长2.13%;水果产量49026吨,下降4.45%;食用菌产量9457吨,微增0.06%;茶叶产量9327吨,增长4.5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0221亩,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8000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7%。主要林产品产量笋干8699吨,比上年增长0.47%;板栗3191吨,增长0.3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劳动作用加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4496万元,增长29.1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101987万元,增长30.68%。

畜牧业生产稳中趋升。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8215吨,比上年微增0.03%。其中,肉类产量11451吨,下降7.2 %;禽蛋产量6692  吨,增长15.2%;奶类产量72吨,增长20%。

渔业生产稳定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7964吨,比上年增长5.6  %。其中捕捞产量1168吨,增长1.3%,养殖产量6796吨, 增长6.4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我市把握以“旅游为主、工业为辅”的要求,完善工业发展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工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07805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完成工业增加值114603万元,增长24.9%。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65075万元,增长33.3%;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2730万元,增长8.1%。规模工业总产值全年各月累计增长走势如下图: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我市规模工业发展迅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7家,比上年增加13家,其中,当年新上、新增规模工业有13家,新增工业产值11025万元,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近2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6个百分点,对全市的工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饮料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11563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80%,增长40%,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9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其中,茶叶加工行业完成产值67235万元,同比增长(现价,下同)51.1%;食品、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完成产值26886万元,增长31.2%;竹木加工行业完成产值93071万元,增长40%;纺织服装行业完成产值24370万元,增长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