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武夷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幅大大高于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幅,而且所占比重也大大提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4家,完成产值2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01%,比上年下降0.28个百分点;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70家,完成产值2624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7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8.99%,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工业利润降幅缩小。1-12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从1-11月实现由负转正,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1965万元,同比增长2%,降幅逐步收窄降,比1-3月缩小5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缩小44.9个百分点, 比1-9月缩小14.1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9330万元,比上年增长33.5%,产品销售率95.6%,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3.3%,资产负债率为42.3%,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有所下降。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697217万元,比上年下降6.51%,建筑业总产值44762万元,比上年下降20.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3%,其中新开工面积29.4万平方米,增长31.84%;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9.67万平方米,下降13.16%;房屋竣工面积12.4万平方米,增长4.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基数较大的前提下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突破80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829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7983万元,增长25.3%,农村投资100313万元,增长4.35%。城镇投资全年各月累计增长走势如下图: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房地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385万元,增长18.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5055万元,增长33.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90285万元,增长30.31%,工业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53625万元,增长71.88%,水电投资26870万元,下降17.5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58856万元,增长10.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74577元,小幅下降1.5%,但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6621万元,增长87.54%;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等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414194万元,增长21.79%;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完成投资64342万元,增长70.1%。 房地产市场呈现回升态势。全年房地产投资速度由一季度开始下降15.2%,二季度继续下降25.5%,成为全年下降的最低点,到三季度呈现回升态势,增幅为2.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1640万元, 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47088万元,增长6.83%,施工面积46.84万平方米,下降18.94%,竣工面积2.34万平方米,下降72.37%,商品房销售面积23.75万平方米,增长34.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0.69万平方米,占87.11%,增长37.48%,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4.06万平方米,下降27.5%。全年走势图如下: 项目带动持续增效。全年共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455个,比上年下降8.08%,但当年新开工项目406项,增长7.41%,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61个,增长70.59%。全市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2亿元,新办1000万元旅游项目7项,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项目12项。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2个,其中45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占年度计划106%;省、南平市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11亿元,占年度计划112%,其中,茶博馆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及周边绿化,“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项目1月24日试演出,滨江景观大道度假区段投入使用,省道303线快速通道项目完成南源岭至仙店村村尾段建设。特别是“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大红袍山庄、滨江大道、武邵高速、宁武高速等项目建设拉动我市经济全面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五、旅游和交通邮电 旅游经济运行良好。随着金融危机的波及和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我市旅游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面对严峻的旅游局势,我市沉着应对,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国内旅游市场,主动融入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推出“欢乐海峡,畅游武夷”主题活动,让福建人享受门票五折优惠游武夷,开展“百城万车游武夷”推广活动,成功承办“山水茶”体育旅游节、全国角斗士精英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节事活动,出台了发放景区门票、组团奖励等促销政策,旅游经济运行良好。从全年看,仍有不少亮点,全市观光旅游、自驾车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旅游仍然比较活跃。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9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8%,国内旅游人数478.91万人次,增长11.1%,多日游和一日游比重分别占64.5%和35.5%,分别增长10.38%和12.41%;入境旅游市场全面增长,全年接待境外游客16.1万人次,增长2.24%,其中,入境过夜港澳同胞5.25万人次,下降5.86%,台湾同胞5.09万人次,增长7.35%。全年旅游总收入30.32亿元,增长12.42%;旅游直接创汇4179.46万美元,增长6.75%,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4.49%,接待旅游人数全年各月累计增长走势如下图: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22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78.76万吨,比上年增长6.88%,其中铁路1.41万吨,下降3.42%;公路277万吨,增长6.95%;民航货邮吞吐量0.3548万吨,下降4.27%;客运量完成739.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6%,其中铁路客运量99.17万人次,增长0.31%;公路587万人次,增长1.21%;航空全年共安全起降航班5235架次,下降15.17%,旅客吞吐量53.573万人次,下降5.2%。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66万元,增长16.0%;电信业务总量4474万元,增长14.92%,移动业务总量10290万元,增长9.03%,联通业务总量1330万元,增长1.4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692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42523户,移动、联通电话用户17.75万户,增长15.86%。数据通信业务持续发展,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2.08万户,增长48.57%。 六、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5%,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住房、摩托车、家电、通讯销售等消费热点带动下,特别是受国家出台“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73094.8万元,增长1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占据着市场的主导,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个百分点,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9672.7万元,增长11.5%,限额以下贸易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43422.1万元,增长17.0%。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899.9万元,增长22.9%,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186.4万元,增长28.4%;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35713.5万元,增长21.5%。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各月累计增长走势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