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内外经贸 市场消费稳中有升,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时尚消费品如电脑、空调、摩托车、手机等销售红火;超市经营得到青睐,扩大规模1家,开业1家2店,投建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6家,实现零售额1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5家(星级酒店),实现零售额457万元。 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对台贸易不断拓展。新增宏兴贸易、聚华食品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7家,全县累计31家,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2家。全年外贸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达到10456万美元,增长26.2%。对台小额贸易取得新突破,实现水产品双向交流,首次进口台湾水果,全年对台小额贸易达到1236万美元,增长56.8%,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抓重点,出新招。全年新签外资合同19个,合同外资额4820万美元,增长17.2%;实际利用外资4380万美元,增长25%。 旅游业加快发展。“双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创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继续推进,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一日游”、“黄金周”市场明显好于往年。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1.23万人次,增长6.7%;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16.2%。宾馆接待境外过夜游客10.91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393人次,港澳同胞260 人次,台湾同胞6456人次。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业 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全年财政总收入1.453亿元,增长23.02%。其中:中央级收入5131万元,增长21.15%;地方级财政收入9396万元,增长24.07%。财政总收入比GDP高12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高。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的税性比重达到83%和74%,分别提高2个和3个百分点。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县级工商税收5833万元,增长30.58%;农业税收441万元,增长35.91%;企业收入763万元,下降11.42%;其他收入2360万元,增长22.86%。全年财政总支出1.37亿元,增长22.6%。 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3亿元(可比口径本外币),比年初增加10056万元,增长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9亿元,比年初增长5.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1亿元,比年初增加8464万元,增长8.2%。其中短期货款7.65亿元,增长13.5%,中长期贷款3.3亿元,增长2.1%。加大支农力度,发放春耕支农贷款2300万元、开渔信贷资金1.53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阶段验收,顺利进入下阶段的实验;积极向上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获准上级科技部门立项8项,支持资金55万元,其中,省级1项、市级7项;省级星火计划“一县一业”重大专项――东山县白芦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通过省级专家监理;科技项目管理、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富有成效,“可替代塑胶之高降解淀粉制品研制”,“澳大利亚绿唇鲍引种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等9项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典型海区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沿海沙地相思树种栽培试验及其防护林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引进示范和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建立滨海沙生植物园、厦铁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场等5个科技示范基地,对台对外引进高优农业新品种150种。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东山一中、二中向独立高中转型步伐加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2.1%。全县现有普通中学 12所,当年在校生15121人,招生4827人,毕业4878人;小学53所,当年在校生15398人,招生2152人,毕业33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444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1359人。全县教职工(公办)2145人。2005年大中专录取达811人。 九、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共举办或协办文艺活动16场;收藏、书画、海石等各类展览5场;图书馆开展“走近名著”读书月活动,并在陈城、马銮、澳角等村建立村级文化图书室;县电影公司组织电影下乡和学生场500多场; 6.19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效果好。“东山歌册”、“东山关帝文化”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名田径运动员参加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获第三名;在漳州市第十届运动会上,全县有266名运动员参加,荣获市十运会团体总锦标第二名。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实现电缆传输,村村入网,综合覆盖率达100%。 城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监管。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 10个,村村均有医疗点。全县共有卫生技术员523人,其中执业医师177人。 十、环 境 保 护 2005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全年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00多万元,年处理废水20万吨,COD削减量100吨,SO2削减量80吨。全县8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控制在市下达计划指标内。县城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优,属清洁型。红旗水库饮用水源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标准。大部分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5)2类混合区的噪声标准,主干道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低于4类标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积极开展环保“110”社会服务联动工作。全年共接群众投诉案件44件,其中水污染案件8件,大气污染案件18件,噪声污染案件13件。案件的结案率和处理率均达100%。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按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8‰,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4.5‰。年末全县总户数5.68万户,总人口20.33人(户籍人口)。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4元,比上年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09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5114元,增长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5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8%、51.5%,城镇化水平为43%。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2.86%。全县已参加养老保险12900人,医疗保险12000人,工伤、生育保险12900人。农村已享受低保人数为2470人,城市已享受低保人数为2602人。全县5072低保对象全部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失业保险金100%社会化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