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外贸出口大幅攀升。全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海关口径)达到79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中,对台贸易788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4%;三资企业出口43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7%;私营企业出口23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50.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出口总量居全省县级首位,铁木家具、环保餐具等产品出口取得突破。新增自营出口企业9家。全县已有21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顺发水产成为全市第一家获得欧盟注册认证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成效较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6%;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6个,合同外资额4112万美元, 增长35.6%。 七、财税和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正常。2004年,我县继续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1.2%。其中,中央级收入4235.36万元,增长10.45%;地方级财政收入6767万元,增长28.1%。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国税收入215.01万元,下降78.88%;地税收入3852.97万元,增长6.89%;财政本级收入2698.33万元,增长96.39%。全年全县财政总支出1.1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支持三资、民营工业企业力度加大。200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1亿元,增长1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9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4亿元,增长6.5%。其中短期货款8.03亿元,增长4.5%,中长期贷款3.69亿元,增长9.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当年在校生15566人,招生5309人,毕业生4550人;小学54所,当年在校生16572人,招生2504人,毕业生3960人;幼儿园97所,在园幼儿6713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942人。2004年大中专录取达536人。 科技进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断提高。主洲环保“可替代塑胶之高降解淀粉制品”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企业获省级高新技术认定。“东山县白芦笋无公害标准产业化示范工程”成为漳州市唯一的“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工程”,进入福建省星火计划重大课题项目。新型笼具在海区吊养黑鲍、半滑舌鳎、新疆红柳等10项新技术新产品经引进成功,大力推广,发展成效明显。 九、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组织节庆文化活动大型文艺演出5场次,举办各种文艺活动12场次、各类书画展7场次和灯谜会猜8场次。县潮剧团累计演出198场,观众上座率25.84万人次。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筹建全国水下文物保护基地。在各类各级体育赛事中,我县籍运动员参加并获第三届国际青年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一名、双打第三名、单打第一名,全国少年拳击锦标赛第一名、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撑竿跳第三名,省级比赛第一名7项、第二名8项、第三名5项、第四名2项和第六名1项。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有线电视用户管理自动化,着手城区数字网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新突破。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应急医疗救治系统、县镇村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监测预警系统以及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0个,共有医生213人,护师和护士241人。 十、环 境 保 护 《东山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东山县红旗水库饮用水源环境功能区划完成编制并报省市政府批准实施。县医院医疗废物、南特食品有限公司和福煌公司废水治理完成。生活饮用水源各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这类标准》(GHZB1-1999)中的Ⅱ类标准,符合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全年共接访环境违法、环境污染纠纷案件56件,办结56件,结案率100%。全年共征收排污费80万元,开征户达532家。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在保持较低水平上。按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200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4‰,死亡率4.46‰,自然增长率4.0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6元,比上年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729元,比上年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20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13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征收各项保险金2976万元,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237万元,涉及低保对象5008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地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