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漳州市东山县统计局

东山县统计局

(2005年3月30日)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工业立县,海洋富县,旅游兴县,港口强县”的发展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4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3亿元,下降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7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8.8:31.5:39.7。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9.6%,食品类价格上涨9.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7%。

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0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6万人。年末全县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5万人。全年新安置就业2590人,通过多途径实现405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工业竞争力不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投资环境改善有待加强等。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较上年快7个百分点。

种植业品种结构优化。高接换种改良龙眼、荔枝600亩,引进种植马来西亚杨桃、台湾翠桃等新品种1200亩,全年水果总产量9040吨,比上年增长30.6%。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新增大葱、马铃薯等种植面积3000亩。芦笋对比试验11个新品种,建立综合标准化示范片,全年产量2.34万吨。

渔业生产整体向好。整合发展轻型节能的笼捕作业,大力拓展外海和跨洋性作业,新造铁壳渔船15艘。推广渔排吊养黑鲍5000多万粒,推广虾池插养牙鲆鱼5000多亩和养殖江蓠2000多亩。7.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0.69万吨,增长3.69%。其中,海洋捕捞16.44万吨,增长3.6%;海水养殖13.26万吨,增长3.8%;淡水养殖9881万吨,增长3.8%。

畜牧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0.47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肉类总产量0.46万吨,增长2.2%。

“六千”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6座,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13个村,兴建蓄水池50个,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任务71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30.0%。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7.32亿元,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3亿元,增长30.6%。在规模工业中,国有增长3.28%,集体增长67.0%,三资增长40.5%,其他经济类型增长29.7%。工业品产销率达97.1%。

继续深入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全年新投产项目22个,完成投资1.18亿元;在建项目25个,完成投资7200万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项目39个,计划投资5530万美元和1.4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4家,其中民营企业9家。

建筑业迅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安产值3704万元,施工工程个数16个,房屋施工面积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1383.8万元,工程税金及附加56.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加大。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增长43.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增长21.8%。其中,基建投资15856万元,增长85.5%;更新改造投资1300万元,下降56.7%;房地产开发投资10629万元,增长117.7%;其他投资289万元,下降53.3%。房地产开发明显升温。商品房施工面积1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万平方米。

重点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县定12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4亿元,超计划3.96个百分点。其中,闽南能源、辉永泰绳缆制品、CDMA网络建设基本竣工,八尺门大桥顺利合拢正加快桥面铺设,全联冷冻、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冬古疏港公路、海之星水产等项目进展顺利,国家中心渔港施工方案通过国家审定,并完成工程建设招投标。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370.96万吨,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公路运输357.46万吨,水路运输39.8万吨。全县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7349.37万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34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6.9%和3.3%。全县客运量23.15万人,比上年下降27.7%,客运周转量160.74万人公里。口岸通关速度明显加快,港口营运创历史新高,全年港口吞吐量106.7万吨,比上年增长5.4%。邮电业快速发展。城乡电话用户达到4.22万户,移动电话、计算机网络用户分别达到38981户和2098户。

旅游业整合现有资源,以谷文昌纪念馆开馆为契机,开发“红色之旅”,建立与东莞、厦门合作机制,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关帝文化节暨东山关帝庙神像直航赴台巡游十年庆活动,逐步凸现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旅游部门调查数据表明,各项指标恢复性大幅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相当于全县GDP的11.3%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5%。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其中,风动石、马銮湾、东门屿等三个主要景区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56.4万、42万和35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旅游商品创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六、内外经贸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活。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餐饮业零售额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他行业0.28亿元,增长4.9%。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869万元,比上年增长43.6%。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等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超市、连琐店等新型零售业态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