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南陵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芜湖市南陵县统计局

南陵县统计局

2008年3月25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招商、建设、服务”为工作主线,全面招商、全面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2007年,我县荣获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双十佳称号,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省财政强县之列。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61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9:44.0:31.1变化为21.2:50.5:28.3。人均GDP达到9958元,增长25.7%,比上年增加2037元。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215764万元,增长7.4%。粮食种植面积56703公顷,比上年增长0.6%。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9656公顷和158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46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81135吨,增产2%。油料产量23241吨,减产4.1%。棉花产量1818吨,增产7.8%。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384公顷。肉类总产量33640吨,比上年4.6%。禽蛋产量18740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31940吨,增长4.4%。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81135 2.0

其中:小麦 10290 46.6

稻谷 359065 1.3

油料 23241 4.1

糖料 13113  平

棉花 1818 7.8

蔬菜 120945 -3.0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3480吨,增长0.9%。农村用电量13941万千瓦小时,增长13.9%。有效灌溉面积3244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32亿元增长,比上年增长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107户上升到2007年末的14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户,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食品深加工、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两个重点发展产业。开发区已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115家,其中投产45家,在建55家,2007年区内企业实现产值15.1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经营收入12.7亿元,实现税收4105万元。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增长41.2%。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3.2,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5亿元,增长43.2%;实现利润1.93亿元,增长79.7%;实现利税2.83亿元,增长57.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2646万元,增长1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46亿元,比上年增长62.8%。其中城镇投资29.89亿元,增长60.5%;房地产完成投资3.58亿元,增长27.1%,其中住宅投资3.28亿元,增长24.2%。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324个,其中:工业243项目个,投资额33.0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7%;新开工项目237个,投资额32.51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5.8%。“川气东送”管道铺设、205国道芜南路南陵段拓宽改造、216省道延伸段、芜南供水、铜南宣高速公路、县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50个,内资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引进外资项目5个,外资2986万美元,增长7.8%。招商引资当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达34.67亿元。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项目有8个。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7亿元,增长18.0%。城、乡市场销售旺盛,分别实现零售额9.71亿元和9.56亿元,分别增长18.9%和17%。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全面发展,分别实现零售额17.03亿元和1.95亿元,分别增长18.39%和24.5%。

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156万美元,增长232.2%,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实现1982万美元和174万美元,分别增长302.8%、10.8%。

旅游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全县景区景点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丫山花海石林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景区知名度日益提高。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222辆,比上年增长24.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895辆,增长41.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985万元,比上年增长41.8%。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8976户,下降4.7 %;移动电话用户74589户,增长1.1%。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6880户,增长36.1%。

七、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45098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008万元,增长27.4%,各项税收20302万元,增长39.4%。财政支出69680万元,增长34.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424091万元,增长2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21836万元,增长17.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9367万元,增长16.3%。

八、社会事业和环境保护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村村通电、通电话的基础上,又基本实现村村通汽车,通自来水行政村数达到77个,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已惠及5.6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惠及全县17.6万家庭。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漳河城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年创建了1个省级环境优美村,1个市级环境优美镇,4个市级生态村。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550984人,比上年增加2860人,男性人口285171人,女性人口265813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69646人。全年出生人口5612人,死亡人口2754人,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