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2 宁波市奉化市统计局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人才

成功创建省科技强市。新增市本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列入宁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0项。专利与科技合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年专利申请量达806件,授权量591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发明专利授权数超过前三年总和。与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同济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各项科技合作和科企对接活动。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年列入宁波市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翡翠石斑鱼网箱养殖中试技术与示范”等7个项目申报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组织实施“全国选才”战略,先后9次组团外出招聘人才,成功举办了春夏两次大型人才交流大会,组织了第三届网上人才交流会,举办人才集市43期,有近6000人次进场应聘。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480名,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博士3名,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68名。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12000余人次。晋升高级职称102名,晋升中级职称373名,1161人获得初级职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1558人,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7666人。年末,各类农民技术人员3222人,当年农函大与农村党员实用技术人员培训5356人。

教育事业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68所。省级城镇(农村)示范学校22所。义务教育段58所学校,其中53所学校通过省万校标准化学校验收,达标率91%。全市在校中小学学生64912名,其中普通高中学生8104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88名,初中学生18757名,小学学生31963名。中小学教师3591名,其中普通高中教师569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340名,初中教师1121名,小学教师1561名。

政府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和扩建校舍4.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平方米;中小学拥有计算机7611台,生机比为8.6﹕1。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基本实现了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普通高中高考重点上线率为12.2%,本科上线率为51.0%,组档上线率为90.9%。

文化事业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电影院、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光缆到行政村率100%。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市),新建基层文化宫42个,其中西坞街道力邦社区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举办了2009春节文艺晚会、第二届弥勒文化节、央视“艺苑风景线·美丽奉化行”等大型文化活动,“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推进,共免费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3020场,送戏下乡130场。尚田镇条宅村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传承基地。调查文物点1582处,登入不可移动文物点1039处。奉化日报发行量16500份,比上年增长3.1%。

卫生事业

全市卫生机构总床位1440张,其中医院1308张,镇(街道)卫生院12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93人,其中医院1319人,镇(街道)卫生院380人。全年为46148名60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63.2%,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参加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人数分别达34.64万人、3.99万人,参合率分别为96.88%、88.94%。规范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无证流动儿童100%完成补证接种。妇幼保健质量不断提高,婚检率92.44%,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7.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40‰。卫生监督力度持续加大,基本消除了城区食品供应单位的无证经营现象,全市95%的小餐饮经营单位达到了“十小”标准。

体育事业

成功举办了浙江省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宁波市青少年排球赛、全国男篮精英赛、省气排球邀请赛、宁波市第二届登山比赛、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在山东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2银4铜、2个第五、1个第六、2个第七的历史最好成绩。奉化高级中学舞龙队参加全国龙狮精英赛暨第四届世界龙狮锦标赛选拔赛荣获第四名,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的2009年中国杭州国际龙狮邀请赛中荣获第三名。全面推进体育民生工程,继续开展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新增尚田小学等3所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全年安装健身路径125条、118张乒乓球桌,新建了104片篮球场、1个门球场。

五、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2137人,比上年末增加5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534人,增加1225人,全年出生人口3506人,死亡人口334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3‰。全年计划生育符合率97.17%,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93,综合避孕率92.13%。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112个,共举办各类劳动力洽谈会96期,有23884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4086名,转岗就业率达到85%以上。帮助62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社会保障

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55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856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59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8769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3193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改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低保人数增加到10923名,其中农村9950名,月均补助124元/人;城镇973名,月均补助205元/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末总参保人数达16516人。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年末参保人数达17524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个,床位2045张,收养各类人员1373人;各镇、街道建有敬老院10所,有农村五保对象614人,城镇“三无”对象41人;各类福利企业47个。

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8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81元,实际增长10.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城乡统筹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有效改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36.9%和 46.6%。住房成套率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