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2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区属8家城市信用社贷款累计发放数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年末贷款余额3.95亿元,比上年增长69.5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38亿元,比上年增长74.32%。实现利润2074万元,比上年增长77.87%。

效区信用合作联社贷款累计发放7.7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03亿元,比上年增长80.8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77亿元,比上年增长58.94%,实现利润71万元,比上年增长4.4%。

8家资金调剂服务社贷款累计发放数5.68亿元,年末余额贷款3.16亿元,比上年增上250.32%,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16%,实现利润332万元。

社会保险事业保持平稳。1994年末全区有4357个单位参加养老和待业保险,其中区街、乡镇企业4135个,全民大集体222个,参保人数25600人。全年收取养老保险金1600万元,比上年增加420亿元,收取失业保险金88万元,比上年增加34万元。收取地方养老基金2000万元。支付1336名退休职工退休金425万元,比上年增加145万元。全区接受失业职工登记489人,发放失业救济金44万元,比上年增加14万元。办理退工手续2024人。

人民保险公司鹿城办事处,积极到在17号台风中受灾企业现场勘查,定损,为出险的139家企业赔偿2500多万元。

七、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

1994年是我区强化城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年。9月份新组建了城管局,市区城管体制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各街道(乡镇)配合了专职城管领导,充实了城管办公室的人员,加上居委会的1200余名城管业余监督员,形成了全面的管理网络。全区清扫保洁人员达800余人,增加清扫次数,注意清扫保洁,市容卫生得到改善。3次突击对城郊结合部进行垃圾大清理,清运垃圾1.04万吨。开展大型爱国卫生运动4次、居民区外环境的蚊蝇孽生消灭面达100%,灭鼠工作保持在国家“无鼠害先进城”的标准内。

城管卫生宣传月活动范围之广,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召开各类运动员会404次,参加人数2.6万人,开辟墙报、专栏428个、出刊622期。25辆宣传车,出动677次。上街巡回宣传。分发张贴区府《通告》14万份,有12.64万人次上街管理、处罚次数2.18万次。市容市貌明显好转。

1994年全区投入道路建设基金达896.84万元,新建翻修道路62条,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新建下水道3230米,设置果壳箱473只,增加清扫车97辆。

全区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14家,比上年增加2家。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征收排污费220万元,比上年增加95万元。率先在电镀、印染面个行业推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共发证92家,其中电镀72家,印染20家。对38家污染企业实行“三同时”保证金制度,押金总额22.6万元,22家企业完成了“三同时”。处罚违反有关环保法规企业81家,罚款40多万元。已处理提案、信访127起,处理率达84%。

八、科技和教育

1994年,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正式通过《鹿城区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全年安排科技发展项目106项,其中工业项目99项,农业项目5项,软课题2项。同时申报国家、省、市级新产品试制计划和星火计划共18项,其中申报列入国家级新产品7项,省级新产品8项,市级新产品和星火计划3项。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用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5%,发展基金投放43万元,共投放科技开发贷款134万元。

1994年评选出区本级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同时推荐其中较好项目参加省市科技成果奖的评选,共获奖9项,省级三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横向科技协作又有新发展。全区部分街道、乡镇与浙江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四所高等院校开展攀亲活动,谈成各种协作、转让、引进意向项目16项。区科委还与成都市锦江区科委签订双方长期技术协作、合作交流的协议。

农业科技有新的进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杂交化。蔬菜和畜、禽生产、试验推广了保护地栽培和瘦肉型猪为主的良种。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共立项5个,其中优质梨和玉米苏糯一号引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专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1994年筹建了区专利管理处。全年共授权专利117项,比上年增长40.96%,其中实用新型90项,外观设计22项。到目前为止,专利累计批准数530项。专利申报量名列全市前茅。在全国性的专利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三个产品获得金奖。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1994年,我区“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制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检查组的验收,成为浙南地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的县(区)。

1994年,全区用于经费4720万元,比上年增长69.38%。其中,财政拔款3413万元,比上年增长75.21%。全年完成了阶梯教室、电教馆等16个基建项目,建筑面积达2.26万平方米。为8所学校配备建立了计算机房,5所学校建立了语音室。购置图书80万元。落实教工住宅198套,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我区办学条件。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顺利。全区8608名学龄儿童全部入学,7270名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小学入学率99.57%,巩固率为99.99%;毕业率99.61%,初等教育普及率98.71%,体育达标率96.21%,优秀率16.42%。

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3个,受教育人员达6215人次;举办讲座23次,受教育人员达4869人次。社会力量办学50个单位,比上年增加15个,年培训1.7万人次。职业教育全年招收3个班,168名,比上年多招87名。特殊(聋哑)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添置了电脑教学设备,全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来校视察,十分赞赏,并题词。

我区办学体制逐步形成基础教育以政府办为主,幼儿教育以社会办学为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政府给予适当资助或扶助的新格局。

九、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1994年,我区文化事业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扫黄”的方针,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多种形式综合治理。全区现有歌舞厅28家,卡拉OK厅18家,音乐茶座73家,录像厅112个、游乐场20个,民间剧团3家,桌台球286台,电子游戏机1638台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场所,繁荣了文化市场。围绕社会综合治理活动,利用墙报、标语、广播和有线电视报导、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在整顿电子游戏市场中,对32户违章经营户予以停业整改。出动500多稽、稽查人数,罚款8730元,对8户作了吊证处理。收缴麻将机、苹果电脑板92张。在 “扫黄”行动中,出动466人次,收缴明禁书刊1419册、挂历6000余本、非版音带283盒、非版录像带5190盒,违章经营处罚款1.27万元。有效地清除了精神垃圾,净化了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