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1991年3月14日)

1990年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区人民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受了双紧经济环境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双重严峻考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稳定经济措施,积极克服种种困难,我区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回升增长,财政增收,物价平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相应发展。据统计,全年社会总产值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7%;国民收入7.1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国内生产总值7.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小且散,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

一、农业

1990年,我区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稳定农村政策,增加农业投入,落实科技兴农措施,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特别是下半年,我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十分不利,接连五次台风、暴雨袭击,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救灾,迅速恢复生产,使粮食、蔬菜生产在多灾情况下取得较好收成。全年农业总产值4245万元,比上年增长22.62%。按现行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8892万元。

“吨粮田”、“菜蓝子”、“绿化”三大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全区粮食播种面积68959亩,总产量23540吨,比上年减少4.02%。其中春粮总产1310吨,比上年翻一翻,创历史最好水平;早稻总产10820吨,比上年增长13.1%;晚稻总产10890吨,比上年减产20.7%。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已有后京、笼川、正岙等三个村达到了吨粮目标、三个村粮田平均亩产1004公斤。199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34770亩次,总产量55890吨,比上年增长0.76%。荒山造林330亩,林业育亩11亩,中幼林扶育375亩,四旁植树90016株。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吨

1990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总产量

蔬菜总产量

水果总产量

油菜籽总产量

茶叶总产量

23540

55890

4855.15

163.75

8.035

-4.02

0.76

25.13

62.13

-38.2

主要畜、水产品产量和畜牧量如下:

单位

1990年

比上年增减(±%)

猪肉

牛奶

淡水产品

家禽出栏

生猪出栏

生猪年末存栏

牛年末存栏

吨只

1373

3199

450

93.1134

509.679

17952

37128

609

10.64

27.96

5.39

23.96

33.48

10.63

-4.61

-41.72

1990年,我区积极开展以推广良种和高产模式栽培为重点的“科技兴农”工作。各乡(镇)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健全了区、乡(镇)、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全年提供良种177.4吨,秀麦1号新品种在全市推广应用,扩大模式栽培2.4万亩和配方施肥1万亩,综合防治1万亩,增长菌应用1.5万亩。4006亩大麦示范方喜获丰收,平均亩产202.5公斤,“免耕麦”的配套栽培得到推广,全区蔬菜基地推广塑料大棚238个,计35.7亩,使蔬菜上市提高一个节气,产量提高一至三成。引进新型农机具33台,机耕面积6万亩次。

1990年,我区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年本级财政对农业总投入4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用于粮食“丰收计划”资金21.6万元;农业机械化资金5.6万元;落实蔬菜补贴资金26.98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46.3万元。全年水利工程269项。其中重点项目29项,区、乡、村个人总投资580.64万元,共投义务工47.96万工,完成土石方51.19立方。新建渠道21.17公里;机耕路18.28公里;新建抽水机站9处;浚河16.2公里;河道清障26.65公里。新增蓄水量30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1.45万亩;除涝面积0.45万亩;改造低产田0.85亩;仰义水库在积极发展网箱养鱼的同时,利用库区空闲地建立了鱼种场。

农村经济继续发展。全区52个行政村组建了经济合作社。199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6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产值增长5.9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85.89%。

二、工业

1990年,我区积极采取稳定政策,稳定人心,稳定经济措施,努力克服思想、经济双滑坡,使工业生产由低谷走向逐月回升,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计算)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3%。其中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9.46亿元,比上年增长9.74%。在工业总产值中,区街工业总产值7.74亿元,比上年增长8.25%;乡镇工业总产值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1%;城乡合作经营、私营及个体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63%。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全社会)14.63亿元。

产品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全区工业开始出现了重型结构向轻型结构、滞销产品向适销产品、内销向内外销并举调整的好势头。轻、重工业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合理。1990年全区村办以上企业,轻工业产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3%;重工业产值4.33亿元,比上年下降1.57%。轻、重工业产值结构之比为62.02:37.98。皮革制品业产值跃居第一位,占工业总产值的17.31%。

技改步伐加快,技术明显进步。1990年,全区工业技改立项25项。其中,市级12项;区级13项。总投资717.17万元,占前三年技改投资总和的71.4 %。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25项,通过技术鉴定21项。其中属国内空白6项;国内技术领先7项;省内空白6项。1990年是我区历年来新产品获奖最多的一年。获国际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1项;获省优产品2个、部优产品1个;获全国行业性第二届国际专利实用技术展览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3项;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构展览会金奖2项、银奖1项;中国十年包装技术成果展览会金奖1项。

企业素质明显提高。1990年,我区有1家企业跨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又有12家企业进入市级先进企业行列;1家企业被列为部级国家定点生产企业;12家企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验收,15家企业通过标准化验收;18家企业通过计量定级或验收。全年共领取生产许可证22个,产品质量合格证27个。皮鞋质量经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全国性抽验,合格率7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据统计,全区年产值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已增加到249家。其中年产500万元以上18家;年产值超千万元5家。年利润20万元以上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