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1989年,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努力稳定大局、稳定经济治理整顿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扭转了经济过热、流通膨胀的现象,保持了我区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事业相应不断发展,物价上涨势头明显滞缓,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仍有所提高。据统计1989年全区社会总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8%。国民收入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5%。国民生产总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9%。我区国民经济发展中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较薄弱,粮食生产被动局面没根本扭转。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市场疲软、生产滑坡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压力加大。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将成为我们重新面临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财政收支矛盾逐步暴露。

一、农业

1989年农业和总产值3462万元(现行价6899万元),比上年下降1.62%。

1989年粮食生产初步扭转连年滑坡的局面,是1986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春粮、晚稻亩产427.5公斤,比上年增1.5%。198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68157亩,比上年增加2495亩,粮食总产量2.45万吨,比上年增2.94%。1989年蔬菜生产,夏菜略减,春秋淡季有所增加,蔬菜总产5.55万吨,比上年减少2.92%,主要农产品产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吨

1989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总产量

蔬菜总产量

水果总产量

油菜籽总产量

茶叶总产量

24525

55467

3880

100.45

12.74

2.94

-2.92

12.76

46.11

-16.59

主要畜、水产品产量和畜牧量如下:

单位

1988年

比上年增减(±%)

猪肉

牛奶

淡水产品

家禽出栏

生猪出栏数

生猪年末存栏数

牛年末存栏数

万只

1241

2500

427

75.1

328

16227

38924

1045

12.21

-3.8

88.1

-25.6

-2.2

13.48

2.08

-0.95

1989年,重视、支援和发展农业大气候开始形成。从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粮食和蔬菜生产入手,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全年对农业总投入536.96万元,其中区农业基金会共投入282.88万元,为上年的2.53倍。区农业基金会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05.92万元,占72.8%;农业机械化投入17.71万元,占6.3%;粮食生产“丰收计划”配套资金投入25.96万元,占9.2%,很好发挥了农业基金会对增加农业投入作用。区级资金投入带动了乡村二级资金投入,使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状况有一定改善。1989年是区水利建设三年实施计划的第二年,共落实工程项目158处,计划建明暗渠17800米,疏浚河道17067米,建机耕路3500米,总投资200万元。年底已完成工程量84%,投义务工31.3万工。两年水利建设改造低、中产田9000亩,改善排灌、排涝面积27730亩,增加蓄水量34.9万立方米。仰义水库增容后,库容扩大一倍,达到1005万立方,为仰义、双屿两镇自流灌溉打下基础。

此外,农业机械化有了新时展,1989年共引进耕整机、双园盘收割机、开沟机、两栖式挖泥船、吸呢船等五大类六个型号11台套新式农机具,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务农收入,减轻劳动强度,发挥重要作用。年末农机总动力20235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6%,农技推广取得了新成绩:蔬菜地膜复盖面积和中棚育苗面积比上年增加35.6%和91%,小白菜化学除草面积比上年增加26.1%。蔬菜引进“争春”“丰抗”等优良品种,水果推广使用保花保果剂。畜禽引进瘦肉型种猪与改良种鸡,淡水养殖推广网箱放养鲤鱼与罗非鱼,水稻推广应用增产菌,建立连片种植高产示范方12个,春粮、早稻、晚稻合计近二千亩,亩产比主外分别增产84.3%、33.1%和19.5%。为指导今后粮食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初步形成了农民技术骨干队伍。目前全区现有九个专业的农民技术职称364人,其中农民技师28人,助理技师61人,农技员262人,助理农技员17人,同时结合基本路线教育,坚持土地公有制,全区52个村已有46个村全面收取土地承包费共36.14万元,巩固了土地公有观念,推动了土地管理法规实施。

整个农村经济又有新发展。1989年农村社会总产值57173万元,比上年增长25.32%;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产值50274万元,比上年增长29.64%,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14.99%下降到12.07%。

二、工业

1989年工业总产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2%,其中不包括村级村以下工业产值为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在工业总产值中,区街工业总产值为7.24亿元,比上年增长8.63%,乡镇工业总产值为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74%,城乡合作经营、私营及个体工业总产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83.32%。

产品结构向适销对路、增加有效供给方向调整逐步优化。由过去低档低压电器产品、电器器材类等重工产品占半爿天的畸形产品结构,逐步转向民用消费品与小商品工业唱主角,重工商品当好大中型工业配角的产品结构,从而适应这一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工业装备水平。1989年,我区轻工产品总量已大大超过重工产品总量。轻工产品增长幅度超过重工产品增长幅度9个百分点。

依靠科技进步,产品技术水平、质量、档次都有显著提高。1989年全区共开发新产品80余项,已投产60多项。通过省、市级产品鉴定21项,均好于上年。其中,填补国内空白3项,国内先进3项;填补省内空白8项,省内先进3项。在北京国际包装、食品两个博览会上,我区产品也获金牌1枚,银牌4枚。

企业素质显著提高,规模与水平有明显进步,发展后劲增强。1989年又有17家工业企业通过验收进入市级先进企业行列,21家企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验收,22家企业通过计量定级验收,18家企业通过标准化验收,9家企业新领到生产许可证,10家企业实施了10项技术改造项目,还有493名企业骨干通过省全面质量管理统考合格。据统计,年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由年155家增加到192家,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重点企业有8家,五星羊毛衫针织机械厂首次年产突破3000万元,新桥镇也率先成为工业产值亿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