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2 杭州市富阳市统计局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认真贯彻国家、省和杭州市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措施,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发展逐步回升趋稳、态势积极向好,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转危为机、实现再造”战略目标,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6.4亿元,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63.7:29.4调整为7.0:60.2:32.8。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55251元,增长3.4%。按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折算为8088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57亿元,增长16.9%。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35亿元,增长14.3%。

市场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3.8%。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看,呈“五涨三降”格局,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1.3%、0.2%、0.2%、0.3%,0.5%,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2.0%、1.7%、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5%,其中化肥价格下降12.6%,农药价格下降3.4%。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0万亩,增长0.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9万亩,增长0.3%;粮食产量16.4万吨,增长0.5%。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林业产值5.0亿元,增长11.2%。牧业产值8.5亿元,增长7.2%,猪牛羊禽等肉产量4.7万吨,禽蛋产量8351吨,蚕茧产量2080吨。渔业产值2.1亿元,增长14.7%。

农业产业化。年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71家,其中杭州市级以上30家,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增长15.0%。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全年创建4个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增富阳市名牌4只,杭州市名牌2只,省名牌1只,杭州市著名商标3只,富阳市知名商标8只。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5亿元。市财政投入“三农”建设资金17.22亿元。金融系统农业短期贷款23.48亿元,增长5.6%。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5万千瓦。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力326万工,完成土石方348万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9.28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6%。

新农村建设。“百千整治”有序进行,全年各级共投入建设资金15664万元,建成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市级重点整治村48个。培训农民20027人,实现转移就业4561人。分别创建省、杭州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6个和24个。实施63个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各级投入资金7200万元,解决6.89万人的饮水问题;整合农村帮扶资源,组建25个帮扶集团,确定联结项目468个,项目总投资13560万元,承诺资金289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431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11.1亿元,增长3.5%,占工业总量的79.1%;规模以下工业产值240.6亿元,下降6.0%。

亿元企业。年末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69家(按独立法人计算),增长31.0%,其中超10亿元以上12家,超20亿元4家,超50亿元1家。亿元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75.8亿元,占规模工业经济的74.2%。

企业效益。全市1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7.6亿元,增长4.4%。实现利税47.9亿元,增长9.6%;实现利润27.5亿元,增长26.7%。

工业功能区。2009年全市10个工业功能区和1个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7亿元,合同入区企业729家,建成投产企业624家,实现工业产值686.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9.6%。

建筑业。2009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67家,完成施工产值57.8亿元,增长23.8%;全市除农户建房以外全社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5.6万平方米,增长8.5%;竣工面积253.2万平方米,增长23.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投资153.4亿元,增长15.0%。从限额以上投资结构看,第二产业投资87.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65.3亿元,增长25.2%。

工业性投资。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91.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87.5亿元,增长7.6%,占工业性投资总量的95.4%。从完成项目情况看,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90个,其中完成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51个。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3亿元,比上年下降13.7%。房地产住宅施工面积179.1万平方米,下降24.1%;销售面积80.0万平方米,增长61.4%,其中住宅销售73.1万平方米,增长70.9%。

五、商贸、旅游

消费需求。金鑫家居广场建成营业,汉邦钢材市场、大自然农副产品批发中心、玉长城综合商城等6大商贸项目基本建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5元,比上年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3.4亿元,增长15.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1亿元,增长15.1%。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57.9亿元,增长15.8%;农村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5.0%。商品市场交易活跃,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44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0个,全年消费品市场成交额69.8亿元,增长4.7%。

旅游业。永安山庄等5家农家乐成为杭州市最美乡村旅游点,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启用。全市有旅行社15家,星级饭店16家,其中5星级二家,A级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45.3万人次,增长9.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增长11.5%。接待入境旅游者5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1356万美元,下降17.8%。各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20.4万人次,增长2.1%。旅游景点门票收入1.0亿元,下降11.0%。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3个,共接待游客101.9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50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