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1 南通市如东县统计局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对外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广播推出《民生全接触》专栏,电视开辟《民生民情》专栏,报纸开辟百姓聊吧、民生速递等栏目,实现了民生报道的常态化。广播电视在市台用稿420篇,省台用稿106篇,中央台用稿53篇,其中央视《新闻联播》3条、《中国新闻》3条,另有16档介绍如东经济、社会、人文的专题节目在美国斯科拉卫视播出,在香港有线电视台用片1条。电视纪录片《古长江入海口探秘》获中国纪录片银奖,电视新闻《我国东部又一出海大通道——洋口港正式通航》获南通市政府新闻奖一等奖,另有1个节目获省优秀广播节目三等奖,4档节目获南通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12档节目获南通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二等奖。全县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万多户。全县已建成广播电视规范化村45个,其中40个村通过验收。全年共开通互联网专线250多条。

十、洋口港开发和开发区建设

洋口港开发进程加快。2009年是洋口港实现初步通航后的第一年,全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4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9200万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7100万元。如东风电一、二期项目上网电量达5.63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洋口港开发区(长沙镇)共完成新批注册外资2.05亿美元;外资到账完成4622.8万美元;市外民资完成7.8亿元,重点项目的落户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总投资8亿元的江苏明阳风电总装项目和总投资4亿元的海力风电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注册外资1.29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9个,增资项目4个,其中,超1000万美元项目2个,超5000万美元项目1个。到账外资3481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52个,完成市外民资52303万元。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投入量18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投入15亿元,千万元以上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累计30个和28个。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7.08亿元,同比增长31.82%;销售收入85.47亿元,同比增长32.56%;全年完成利税4.38亿元,同比增长27.3%;规模工业用电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5%。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工程总投入量2.12亿元,安置房5.4万平方米。

沿海经济开发区有生产企业3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09年全区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同比上升127 %;销售收入60亿元,同比上升114 %;利税4.9亿元,同比上升40%。园区已获得中国农药协会 ”中国农药工业产业基地“ 称号,成为省内最大的农药生产基地之一,已获得省级”农药产业优先发展基地“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东安科技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十一、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县城控规、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全县各镇总规、重点镇近期建设用地控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达三个100%。全国县级规划展示馆标杆力作——如东规划展示馆已建成开放。全年组织实施市政工程项目22个,概算总投资16.67亿元,全年完成工作量超7亿元。港城路网框架全面形成,南环路、东、西二环路的陆续建成,新行政中心周边”五路“工程的简易通车,老城区”两桥“、”两路“工程的竣工建设,新港城规划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全面形成。主城区污水截留工程全线贯通,以市河、掘苴河、如泰河”三河“为依托的老城区污水截留工程相继竣工,14条新建道路雨污水管道与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全面完工。市河绿化景观带、掘兵路绿化景观带、南环路、泰山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完成,浅水湾水上公园、人民公园亮化开放。全县”一横两纵“双路供水网络已经形成,引江供水工程将逐步实现对全县镇区的全覆盖。全年共计实施拆迁工程项目18个,拆迁总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施环保审批项目316个,通过市批项目39个,化工园区区域环评调整在全省首家通过省环保厅审批。对全县90家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组织着力推进化工、印染、精制棉、冬瓜酱、电镀五个重点污染行业和马塘、掘港、丰利和洋口四个重点地区的水环境专项整治,关闭了28家污染企业,促进21家化工企业实施了搬迁工作。组织推进18项重点污染减排工程建设。2009年实现主要污染物COD减排1950吨。组织现场监察8751家次,其中重点污染源5018家次,一般污染源3733家次,下达行政处罚告知81份。组织26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有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资料,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52981人,比上年末减少3753人,其中出生人口5705人,死亡人口9357人;人口出生率 5.41‰,人口死亡率8.87‰,人口自然增长率-3.46‰。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从业人员6.42万人,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31505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907元,比上年增长16.4%。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0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8003元,比上年增长11.0%。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组织举办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洽谈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8370个,有251家企业进场招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000余人。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专题举办劳动力引进专场招聘会,共引进县外劳动力2000余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全年共有600名农村劳动力、300名城镇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500多名跨省外来劳动力经培训考核并发证,有10818人参加了技能鉴定,共有9659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技师284人,为社会、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年末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0.87万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职工7.25万人;医疗保险累计参保人员14.48万人;工伤保险累计参保职工达10万人;生育保险累计参保职工达5.8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98.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失业保险参保率96.2%。新型农保缴费人数已达到17.2万人。全县3.73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达100%,档案管理率达100%。

注:地区生产总值为第二次农业普查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接轨后的核算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结构比按现行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