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邳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市区零售额31.28亿元,增长28.8%;市以下零售额28.52亿元,增长26.1%。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51亿元,增长38.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375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数5个,协议注册外资额18100万美元,增长70.3%;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6688万美元,增长33.6%;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额3013万美元,下降23.8%。新增外派人员1900人,期末在外人员7339人,分别增长15.6%和39.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年财政总收入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增长42.9%。全年财政总支出35.46亿元,增长43.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70亿元,增长36.8%。 金融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74亿元,比年初增加15.24亿元,增长15.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40亿元,增长20.9%。各项贷款余额67.98亿元,比年初增加10.03亿元,增长17.3%,其中:短期贷款41.75亿元,增加7.70亿元,增长22.6%;中长期贷款25.46亿元,增加1.10亿元,增长4.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5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411万元,增长3.5%;寿险保费收入34800万元,增长2.0%。赔付支出7237万元,下降47.6%,其中财产险赔付额6231万元,下降4.5%;寿险赔付额1006万元,下降86.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继续增长。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数1868人,全年R&D经费内部支出130272万元。组织实施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4个,其中星火计划项目2个。完成省级科技项目8个,其中星火计划项目4个。完成徐州市科技项目20个。全年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21项,技术成交额达2752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民营科技型企业116家,其中高薪技术企业10家,高薪企业产值4.6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162件,授权量467件,其中发明86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小学校160所,在校学生106795人,比上年末下降0.2%;普通中学53所,在校学生112689人,下降10.8%;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9126人,增长6.6%;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435人,增长2.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8%。幼儿园在园幼儿5174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稳定。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站)25个。电影放映单位26个,放映场次5860次,观众人数达234万人次。职业剧团1个,演出场次196次,观众人数达1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2586件。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100.0%。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全部联网,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9.40万户,比上年增加5.12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100.0%。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10个,其中医院30个。拥有病床1914张。卫生技术人员518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33人,注册护士1114人。儿童计划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全面奔小康,领跑新苏北2008年”中浙。浙江国贸广场装饰城杯“元旦环城跑活动。组织开展了邳州市2008年”体彩杯“全民健身月暨老年人体育节、首届农民体育节活动,努力营造”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身氛围。竞技体育取得了新成绩,邳州籍运动员黄海洋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女子击剑团体银牌一枚,也是徐州市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唯一奖牌。在残奥会上,我市夺得了六金两银一铜的优异成绩,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在江苏省县级篮球赛中获团体第二名,在徐州市第十九届运动会上获武术团体第一名,获第十九届小学生男篮团体第一名。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7680万元,比上年增长61.5%。新建道路11万平方米,年末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3平方米。铺设排水管沟3公里。新装路灯9276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8%。年末城市公交车达168辆,全年运送乘客320万人次;出租汽车471辆。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0.0万吨/日,供水总量2450万吨。液化石油气供气量12500吨,煤气供气量7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加强。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面积27563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2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7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5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50.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6%;工业烟尘排放量2063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9.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5.2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9.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增长0.6%,其中农业人口126.44万人,增加0.84万人,增长0.7%;非农业人口43.25万人,增加0.19万人,增长0.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722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9元,比上年增长24.0%;人均消费性支出6764元,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26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4219元,增长19.6%。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9%,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6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114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5682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2803人。全市有37488名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34个,床位5469张,收养4438人。年末优抚对象6276人,社会救济对象4400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1.94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21.23万人。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