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1 无锡市江阴市统计局

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所,实际开放床位5000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530人,其中医生297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参合率100%,住院补偿率45.1%。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7.85岁。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全市现有国家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村211个。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顺利封顶,全面启动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市妇幼保健所新址改造;青阳、云亭、祝塘、新桥、利港等一批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面推进。

体育  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年内成功举办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圆满承办和组织全国、省级比赛6项10次,开创CBA中国男子篮球联赛进驻县级城市之先河。年内获省级以上金牌19枚,江阴输送的18名运动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取得3金2银1铜,参赛人数和成绩创历史之最。二中女足获第十一届全运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足冠军。年内分别向国家青年队、省优秀运动队和省体校输送后备人才1名、5名及15名,新批国家一级裁判员11名,新批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62名。31888座体育中心体育场和1621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相继竣工开放。年末拥有晨晚练点822个,健身广场227个,篮球场798个,乒乓球室810个,健身路径508条。体育彩票全年销售2.26亿元,增长23.81%,在全国市(县)中销售率先超2亿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20.35万人,比上年增长0.29%。全市人口出生率7.30%。,比上年提升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70%。,比上年提高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60%。,比上年提高0.13个千分点。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49%,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7.33%。确定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7943人,发放奖励扶助金833万元。

幸福江阴建设  幸福江阴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幸福江阴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百姓对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高分。客观评价方面:监测的39个指标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时序进度的有39个。2009年客观指标为97.82分,比上年提高5.61分。主观评价方面:96.08%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94.83%的人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能满足正常开支、生活比较富足,95.33%和95.17%的人分别对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感到满意,99.25%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舒畅,99.83%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98.75%的人感到作为江阴人自豪与幸福。百姓对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7.06分。根据主客观评价情况,2009年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数为93.52分,比上年提高3.47分。

就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72.20万人,比上年增长0.61%,其中第一产业6.78万人,减少2.02%;第二产业41.35万人,增长0.46%;第三产业24.07万人,增长1.65%。年末城镇职工13.61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57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37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9.67万人。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87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2.2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9%,农村调查失业率为2.90%,分别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严格执行最低工资的规定,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

社会保障  年内新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5.39万人,实际缴费人数36.74万人,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5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48.23万人。31.02万名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40万人,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保障标准由上年3900元和2880元统一提高至420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4170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3082万元。发行福利彩票1.82亿元。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城乡居民生活  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43282元,比上年增长1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19元,增长12.00%;农民人均纯收入13172元,增长10.00%;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7472元,增长15.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1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87平方米。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路网建设成效显著,芙蓉大道西段、长山大道南段和暨南大道一期按期建成,港城大道和”新三路“工程全面展开,市城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城区12只道桥项目竣工通车,新增城区道路面积35万平方米。青果路、延陵路、益健路、澄江福地等特色街区改造竣工开放,完成老小区改造100万平方米、平改坡3万平方米。公交总站建成投运,世新客运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全市完成拆迁328万平方米,建设拆迁安置房186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53.2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全年新、扩建和改造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年末主变容量979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46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92.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5%。自来水日供水能力9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0337万立方米。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3.18万立方米。城乡公交快速发展,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增公交空调大巴156辆,拥有营运车辆476辆。营运线路总数达48条,公交线路运行里程525公里。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1%。全市有13个农村客运站和870个农村公交候车亭,空调大巴150辆,全市乡镇公交覆盖率达93.3%。

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在全省率先征收污染物有偿使用费和开展排污权交易,完成重点节能改造项目48只、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198家。全面完成37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并达标排放,新增污水主管200公里,创建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284个,城区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6%和75%。强力推进”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整治,关停”五小“企业78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352台(套),整改企业368家。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村庄整治245个,新增康居示范村2个、省级生态村4个。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稳中有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4.2%。市区区域噪声平均值57.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72.4分贝。

造林绿化  年内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28万亩,全市林木综合覆盖率达19.0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20个、省级村庄绿化合格村72个,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镇4个、示范村54个。完成石宕复绿2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