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51.7万人次,增长23.1%,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41.46万人次,下降33.6%。国内旅游者710.24万人次,增长29.8%;国际旅游创汇1.97亿美元,下降18.9%;国内旅游收入104.89亿元,增长37.1%。旅游业总收入118.32亿元,增长27.1%。 七、交通、邮电 全年各种方式完成货运量10097.1万吨,增长15.3%。其中,铁路5997.8万吨,增长13.3%。公路4099万吨,增长18.3%。民航2755吨,与上年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870.8万人,增长5.5%。其中,铁路789.8万人,增长2.6%。公路2013万人,增长18.1%。民航67.99万人,增长46.4%;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含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431.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 272.55亿吨公里,增长8.5%;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58.6亿吨公里,增长17.3%;各种运输方式(不含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42.4亿人公里,增长8.1%。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 27.7亿人公里,增长3.7%。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4.7亿人公里,增长17.6%。全市公路里程已达19266公里。 全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73亿元,增长14.7%;全市电话用户53.37万户,下降6.8%。其中,住宅电话为28.25万户,下降33.2 %;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15.69万户,增长20.5%;互联网用户18.38万户,增长17.0%。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48.19亿元,增长25.8%,其中,企业存款136.11亿元,增长3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78.71亿元,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327.46亿元,增长44.8%。其中,短期贷款147.24亿元,比上年增加37.89亿元,增长34.7%。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3955万元,比上年增加1779万元,增长81.8%。中长期贷款178.94亿元,比上年增加63.27亿元,增长54.7%。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0.94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增长58.6%。 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1730.86亿元,增长24.4%。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1778.43亿元,增长22.9%。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47.57亿元,下降15.6%。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为工资性支出、居民储蓄存款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和农副产品采购支出。 我市证券客户开户数已达到26712户,比上年净增了5028户,增长23.0%,交易金额达250亿元,比上年净增了112亿元,同比增长81.0%。 全市保险主体17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8家,寿险公司9家。业务总收入14.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6亿元,增长22.1%。寿险保费收入10.63亿元,增长19.9%;全年保险赔付额为2.65亿元,下降3.3%。其中,财产险赔付1.46亿元,增长7.3%。寿险赔付1.19亿元,下降14.0%。全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1.66亿元,增长127.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10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项,合同成交金额10143万元,增长172.2 %。 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4320人,增长32.4%;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11479人,增长2.5%。成人本科、专科在校生2583人,增长36.5%;普通高中43所,比上年减少3所,招收学生16740人,下降10.8 %。在校学生数52032人,下降7.0%。其中,少数民族13518人,下降6.9 %;初中161所,同比减少4所,招收学生24639人,增长4.3%,在校学生数74604人,下降9.6 %。其中,少数民族17282人,下降10.8%;小学校277所,同比减少69所,招收学生18039人,下降9.6%,在校学生124205人,下降7.1%;学龄儿童入学率99.86 %,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9.66 %。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11个,档案馆24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49座,广播覆盖率90.80%;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转播台59座,电视覆盖率91.06%。 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085个,比上年减少13个,医疗卫生单位病床10463张,增加71张。 全市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65枚,其中,金牌17枚、银牌24枚、铜牌24枚。在全国比赛中获2银2铜的佳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出生人口24466人,人口出生率为9.07‰。死亡人口15240人,人口死亡率为5.65‰。人口自然增长率3.42‰。城镇人口比重达66.5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9.75万人。 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78.20亿元,增长19.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89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298元,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71元,增长13.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2 %。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7.39平方米,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606元,增长10.8%。其中,农民5395元,增长10.6%。牧民7839元,增长11.3%。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428元,增长16.6%。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26%。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1.5平方米,增长2.8%。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106台,电冰箱87台,洗衣机92台,家用电脑23台,固定电话67部,移动电话147 部;农牧民家庭中农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3台,电冰箱44台,洗衣机70台,摩托车48辆。牧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6台,电冰箱52台,洗衣机69台,摩托车109辆,固定电话29 部,手机144 部。(见附表四) 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173张,增长1.2%。年末在院人数816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7处。年末全市有30.64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58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十二、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市土地面积 25.3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面积1.26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 %,退耕还草面积100万亩,退牧还草面积480万亩;地方有林地面积453万公顷;矿产资源探明或初步探明的矿产49种;水资源总量为316.19亿立方米,占自治区的56.4 %。其中,地表水总量298.1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水域面积48.32万公顷。 全市共审批建设环评项目998项,总投资122亿元。其中,市本级审批建设项目163项,总投资49亿元,全年开展竣工验收67项;二氧化硫减排10.22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1.79万吨,排放实现“双降”;对全市 56个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连接重点污染源企业端22家。6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对44家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监督监测;处置氰化物、废酸等废弃危险化学品共计400余种10余吨;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和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定位监测,监测面积6万平方公里;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及以上天数达96%,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在“好”和“较好”水平;对我市境内的18条河流和2个湖泊的28个水质断面进行了监测,与俄罗斯联合开展额尔古纳河界河水质监测。全市绝大部分河流湖泊保持或接近天然水质,主要纳污河流海拉尔河、雅鲁河水质趋于好转;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区域内植被的生物量高于去年,草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逐步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