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宁区统计局 二〇一〇年二月 2009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区人民在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上海市统计局下算一级,全年实现长宁区生产总值(GDP)503.59亿元(见说明2),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实现区可统计范围增加值(见说明3)283.17亿元,增长10.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7.78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45.39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总量的86.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增值税25.49亿元, 增长29.1%;营业税33.43亿元,增长7.9%;个人所得税26.86亿元,增长27.5%;房产税4.8亿元,增长12.4%。区级财政收入62.95亿元,增长19.6%。财政支出74.31亿元,增长18.4%,其中,教育支出9.25亿元,增长16.4%;公共安全支出6.53亿元,增长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1亿元,下降1.3%;医疗卫生支出3.24亿元,下降14.9%;科学技术支出2.71亿元,下降25.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0亿元,增长17.7%。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30亿元,增长5.4%,其中,建设和改造投资17.39亿元,增长18.0%;商品房投资37.91亿元,增长0.5%,其中,住宅投资18.85亿元,下降20.7%。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0.1亿元,下降78.0%;第三产业投资55.2亿元,增长6.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5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区税收的37.7%,继续保持我区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实现税收41.05亿元,增长23.0%,占全区税收的30.8%;现代业态商业实现税收28.11亿元,增长18.9%,占全区税收的21.1%;都市型工业实现税收5.77亿元,下降5.2%,占全区税收的4.3%。 金融业实现税收7.86亿元,增长21.8%。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长宁区分中心。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 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区国资经营投资公司;39户企业完成改革改制;实现国资收益收缴6690万元;区国有企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5亿元,净利润6.05亿元,税收7.91亿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29亿元,比上年下降6.6%;工业销售产值68.09亿元,下降8.2%,其中,非公经济工业销售产值51.83亿元,占总量的76.1%;工业产品销售率96.9%,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区域内在地统计工业企业中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5个行业实现销售产值43.03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63.2%,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1%。 创意园区新建2家,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改建1家。至年末,全区市级创意园区12家,区级园区9家,总建筑面积23.57万平方米。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6.30亿元;施工面积137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2%;竣工面积322.8万平方米,增长0.8%。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30.6万元。 三、批发、零售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总额56.81亿元,占30.6%;穿的商品零售总额34.18亿元,占18.4%;用的商品零售总额88.55亿元,占47.7%;烧的商品零售总额6.22亿元,占3.3%。 全区连锁商业网点600余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70余家,便利店300余家。全区连锁商业零售额66.13亿元,占总量的35.6%。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19.43亿元,增长35.0%。至年末,全区各类市场46家,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8家,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9家,其它类市场9家。 至年末,全区旅行社62家;全年组团人数180.13万人次,增长14.0%;接待人数77.88万人次,下降13.3%;营业收入51.45亿元,增长8.5%。 全区星级宾馆26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6家。区47家主要宾馆(饭店),全年营业收入22.4亿元,下降15.8%;接待人数130.5万人次,下降9.1%。 全区展览馆3家,展览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全年举办以工业、文化艺术和服务类为主要类型的各类展会130个,占全市展会数量的24.7%。 虹桥机场全年起降航班18.9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2.0%,占全市两大机场起降航班总量的39.6%;国内进出港旅客2429.24万人次,增长9.7%,占全市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总量的59.4%;国际进出港旅客78.62万人次,增长6.0%,占全市国际航线进出港旅客总量的6.7%。货物吞吐量43.9万吨,增长5.6%。 四、现代服务业和虹桥涉外商务区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5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税收11.045元,增长16.5%;专业服务业实现税收15.50亿元,增长11.8%;现代物流业实现税收8.21亿元,增长32.1%;会展旅游业实现税收4.28亿元,下降12.7%;文化服务业实现税收3.32亿元,增长1.1%;金融业实现税收7.86亿元,增长21.8%。全年税收超过亿元的商务楼有13幢,实现税收30.39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2.8%。 以三大经济组团为主的虹桥涉外商务区集聚效应凸显。全年实现税收52.2亿元,增长11.0%,占全区税收的39.2%。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实现税收31.7亿元,增长8.4%;经济载体建设顺利推进,尚嘉中心商业地产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洲际假日酒店、财富中心一期项目竣工,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财富中心二期、金虹桥国际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总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锦明大厦智能化改造、嘉顿商业广场改造竣工。商业商务环境不断优化,增建世贸商城公交站点,改善商务区交通出行;创建新虹桥上海艺博园,虹桥商圈被认命为市级商业中心。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实现税收10.7亿元,增长4.6%;龙之梦商务大厦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愚园路历史风貌街迎世博保护和改造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虹桥临空园区实现税收9.8亿元,增长29.6%;竣工项目7个,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在建项目8个,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2个,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园区重要配套项目P+R社会停车库竣工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