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01 上海市静安区统计局

上海市静安区统计局
二〇一〇年二月

2009 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围绕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迎世博各项工作任务,坚持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高强度推进、高质量完成,区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国际静安建设的新成绩。

一、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发展量质并举、总体保持又好又快。全年实现增加值155.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 (见图一)。区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6.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38.68 亿元,增长 10.8%。全区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宾馆会展旅游业和文化生活服务业五大产业集聚度和能级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增加值132.15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6%、15.6%、8.7%、-4%和 6.1%,五大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 95.3%。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 56.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5%。全区税收总收入 1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其中,增值税 24.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营业税 30.73 亿元,增长 17.1%;企业所得税 34.13 亿元,下降 23.9%;涉外企业所得税 27.43 亿元,增长 16.9%;个人所得税 28.6 亿元,增长 9.4%;房产税 4.61 亿元,增长 90.9%;消费税 0.32 亿元,增长 25.4%;其他各税 2.96 亿元,增长 3.1%(见图二)。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区级财政支出66.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9%。其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 3.66亿元,国防支出 0.092 亿元,公共安全支出 3.35 亿元,教育支出 9.48亿元,科学技术支出 2.38 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55 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22 亿元,医疗卫生支出 2.14 亿元,环境保护支出0.29 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22.79 亿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47 亿元,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0.029 亿元,其他支出 4.42 亿元。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集聚度和能级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全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38.68 亿元,占全区增加值比重达到 89.4%,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总收入 148.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 96.1%。五大产业实现税收收入 146.91 亿元,增长 3.1%,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达 94.8%。其中,商贸流通业实现税收收入 42.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房地产24.46 亿元,增长 10.8%;专业服务业 74.08 亿元,下降 2.2%;宾馆会展旅游业下降 18.6%。涉外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年实现涉外税收 7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高出全区总税收增幅近 11 个百分点;全区涉外税收比重达 50.8%,比上年提高 4.8 个百分点。

继续坚持招大引强,楼宇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引进企业 572 户,新增地方税收 2.7 亿元。年内,成功引进卡朋罗兰投资、雅马哈乐器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爱建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帮助 5 家境外企业驻沪代表处翻牌设立企业,协助 2 家楼宇获得涉外资质。楼宇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区百幢重点楼宇实现税收 10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税收的比重为 70.4%。税收超亿元楼宇 14 幢,比上年增加 2 幢。其中恒隆广场税收达到 19.2 亿元。

时尚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年内,“800 秀”创意产业集聚区建成开业。成功承办“2009 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活动,以“创意·遇见世博、设计·品味生活”为主题设立的德国、巴西、澳大利亚、荷兰、冰岛以及中国本土的创意产业国家馆、主题馆等 11 个,吸引参观人数十余万人次,其中专业人士超过 60%,国外人士接近 15%。

商贸流通业

商贸流通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商贸流通业增加值48.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6%;实现税收收入 42.43 亿元,增长11.7%;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938.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6%。其中,批发销售额 760.55 亿元,增长 5.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 80.23 亿元,增长 10.3%;用的商品零售额 74.27 亿元,增长 9.7%;穿的商品零售额59.68 亿元,增长 10.5%。

以构建“三个服务体系”为目标,区域商业商务软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年内,启动“白领驿家”服务平台和静安南京路楼宇服务联盟,楼宇员工就餐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白领学堂”项目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习品牌活动。静安寺地区实现3G (TD) 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了商务办公环境。

坚持高端定位,“梅泰恒商圈”成功创建上海名牌区域。成功举办2009 静安国际购物嘉年华、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GUCCI、Fendi、Hugo Boss 等世界著名品牌旗舰店入驻静安。全年静安南京路商业品牌调整和升级换代调整、引进商业品牌 266 个,调整面积 26000 余平方米。金鹰购物广场、818 广场开张营业,百乐门大酒店、环庙商业、伊美广场、原九百古玩市场、九百食品城完成商业业态调整。陕西北路老字号特色街开街营业,集中老字号品牌 18 个、营业面积 1750 平方米,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华老字号上海第一街”称号。铜仁路92 号地块土建工程实现结构封顶,威海路文化传媒街等 6 条专业街建设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切实满足百姓的日常基本需求。兴泰菜场 4 月底建成开业,落实城市超市在江宁路街道新增 11 家临时菜点,完成 8家标准化菜场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的安装。编印《2009 版静安便民服务指南》,组织开展“走进社区,关注民生”便民服务,累计服务近2 万人次,实现销售近 6 万元。推进奉贤优质农副产品进市区,两家奉贤田头超市对外营业。

专业服务业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服务业平稳发展。年内,成功举办 2009上海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组建区金融和专业服务业办公室,主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信息服务业、法律咨询业、广告业、金融业、投资与管理咨询业、会计与审计业、研发与设计业等行业为龙头的专业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 39.94 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实现税收 74.1 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为 47.8%。其中,金融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 38.39 亿元,占专业服务业比重 51.8%。其次是投资管理、咨询服务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 18.51 亿元,占专业服务业比重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