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四师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四师统计局 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2009年,全师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兵团党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师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经济发展“十大工程”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师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155926万元,增长11.0%;第二产业196671万元,增长25.1%,其中工业165316万元,增长24.1%,建筑业31355万元,增长30.7%;第三产业96163万元,增长10.6%。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4.8:43.8:21.4。全师人均生产总值20172元,比上年增长17.9%。全社会缴纳各种税金4.70亿元,实现综合利润9258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缓慢,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部分团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施农业发展仍需加强,职工收入仍然偏低,团场积累不足;招商引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业发展仍受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 二、 农业 全师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77.03万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1.59万亩,复种指数103.1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81万亩,增长25.0%,其中水稻10.71万亩,下降5.1%;小麦48.89万亩,增长34.0%;玉米18.54万亩,增长9.4%;高粱4.27万亩,增长122.3%;大麦4.3万亩,增长9.4%。棉花14.73万亩,下降33.7%;油料30.97万亩,增长11.0%;甜菜7.29万亩,下降14.5%。粮食总产和单产、甜菜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全面落实“增粮、强牧、扩园、优特”方针,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种植业产值210710万元,增长19.2%;林业产值2371万元,下降25.% ;牧业产值83491万元,增长5.4%;渔业产值3209万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474万元,下降2.5%。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结构比为:65.6:0.7:26.0:1.0:6.7 。农作物亩产值1192元,比上年增长12.0%。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如下: 总产量 单产 总产量增长 单产增长 (吨) (公斤/亩) (%) (%) 粮食作物 492127 483 57.1 25.7 #水 稻 77035 719 -9.3 -4.5 小 麦 225971 462 153.0 88.8 玉 米 111827 603 13.3 3.6 高 粱 28576 670 136.9 6.4 豆 类 27893 187 16.6 -9.1 棉 花 18269 124 -37.6 -6.0 油 料 57893 187 71.6 54.6 #油菜籽 43905 200 142.3 87.9 甜 菜 395993 5434 -5.1 11.0 水 果 98176 192.6 全年完成当年造林面积18015亩,比上年增长6.6%。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8.42万亩。 年末实有园地面积12.44万亩,增长21.8%,年内新增园林面积3.58万亩,增长32.9%。 畜牧业坚持“数质并重、突出特色、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针,积极推进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调整畜种结构,增牛猪稳羊禽,突出发展奶牛、肉羊、细毛羊、猪和草原禽等具有特色的畜禽,做好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饲养管理和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工作。年末存栏能繁母畜45.57万头,积极推广人工授精和劣质公畜结扎去势技术,冷配牛1.6万头,人工授精绵羊19.98万只。强化动物疫病的防疫、监测、检疫、执法,加强饲草料保障体系和科技队伍建设,大力支持牛奶、肉类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保证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年末存栏头数如下。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年末牲畜存栏(万头) 91.54 6.2 #大牲畜(万头) 8.22 11.2 羊(万只) 70.78 3.0 猪(万头) 12.54 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