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破难奋进,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奋力推进“三大战略”、“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国民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76.1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5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62.08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179.59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比为23.3:45.5:3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4002元,比上年增加1783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7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23.7万人,减少2.9万人;第二产业67.3万人,增加33万人;第三产业61.7万人,增加7.1万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7.2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4.1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3%,比上年上升0.18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市交通、建设、二轻、商业、农机等系统企业改制加速进行,成功引进省交通集团对市汽运总公司等3家运输企业进行了重组,市供销、物资等系统和汇龙电子公司、皖东水泥厂、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1家市直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三定”工作正在推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批复各县市区。完成了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开展了市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土地流转等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深入推进。开展了司法监狱体制改革,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天长市、琅琊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省级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抓住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高水平编制规划,努力打造东部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和“首选地”。市开发区先后与南京、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上海莘庄、漕河泾工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南谯区、琅琊区分别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和宝山区大场镇签订了园区合作协议。滁州海关和商检局正式获批筹建,天长市商检办事处成立。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全年运行在128.5~155.3之间;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全年运行在122.5~158.1之间,呈现前低后高稳步提升走势,总体处于较为乐观景气区间。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在居民消费类别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2.5%,食用植物油下降21.4%,猪肉价格下降17.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0%,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3.2%,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5.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5.9%,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9%。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9%。 表1 2009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指 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其中:食品 其中:粮食 肉禽及其制品 菜类 衣着 烟酒及用品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0.1 1.5 2.5 -8.3 21.5 1.0 -0.4 -1.1 1.6 -1.0 1.0 -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实力不平衡;体量大、创新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不多;农业大而不强与服务业发展不快并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支出压力较大;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5.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油料播种面积9.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蔬菜播种面积4.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 全年粮食总产量423.5万吨,比上年增长2.7%,创历史最好记录。全年油料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减产1.4%。其他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棉花产量1.1万吨,比上年增长3.1%;蔬菜产量127.8万吨,比上年增长6.3%。 全年肉类总产量33.6万吨,比上年增长8.3%;禽蛋产量9.7万吨,比上年增长14.8%;牛奶产量10130吨,比上年增加0.3%;水产品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长8.1%。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3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4%;农用拖拉机47.3万台,比上年增长1.8%;排灌动力机械8.0万台,比上年增长4.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6万吨,比上年增长3.3%。农村用电量7.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5%。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54.87千公顷,比上年净增7.83千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13项,完成投资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倍。 表3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23.5 2.7 其中:稻谷 245.6 1.8 小麦 144.7 3.9 玉米 16.6 6.8 大豆 6.1 4.0 油料 23.4 -1.4 其中:花生 7.6 -5.1 油菜籽 15.1 0.7 棉花 1.1 3.1 水果 6.7 33.3 茶叶 0.07 -3.7 蔬菜 127.8 6.3 肉类 33.6 8.3 禽蛋 9.7 14.8 牛奶 1.0 0.3 水产品 27.3 8.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2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外商和港澳台企业、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 表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98.7 24.1 其中: 轻工业 90.6 21.4 重工业 108.1 26.2 其中: 国有企业 19.5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