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大田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5-12 三明市大田县统计局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不断提升。全年组织专项打假16次,共立案办理违法案件49起,涉案金额32.41万元,处罚33.30万元;共检定计量器具3142台件;共开展产品检验385批次,合格率88.7%;共监督抽查产(商)品217批次,合格率86.6%;共有3家食品企业新取得QS证,2家换证。获得省名牌产品企业新增1家,开展质量管理和测量体系认证认可企业2家;获得筹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企业1家。省地方标准《金观音乌龙茶综合标准》通过专家审查并发布,乌龙茶项目列入全国第二批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调整建立县优势品牌库24家,上报新增市优势品牌产品5家,岩城水泥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复评,宝山机械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企业新采用国家标准2家2项,标准注册2家2项;新增条码企业3家,续展3家;对26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完成11家企业23项标准年审服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大田板灯龙已成功扩展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遴选出芳联堡等六处土堡,大田一中文昌阁、广平文昌阁、镇东桥、广平镇广平村深源堂四处古建筑及魁城龙井祠、桃源梅里荥阳祠、上京桂坑林埔祠三处涉台文物申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借助太华连氏与台湾连氏的根脉渊源关系推动对台文化交流向宽领域、高层次、纵深化方向发展;开展2008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音乐舞蹈节大田分赛场晚会;放映农村电影2218场(其中数字电影1110场);开展民间汇演及“新大洲本田摩托车杯”歌手大奖赛等活动8场;举办“福建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图片”、“园丁杯”书画、摄影等展览10场次; 对全县网吧、歌舞厅等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网吧专项治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等大规模集中整治活动5次,共出动稽查人员800多人次,立案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或超时经营网吧8家,擅自设立且在非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游戏机室6家,打字复印店复制禁止复制内容材料2家,收缴盗版图书820册、影碟730盘,共处罚金5.55万元。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01家,其中,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24家,社会医疗机构38家。全县卫生系统公立卫生技术人员657人,村级卫技人员472人,个体医生69人,社会医疗机构卫技人员46人。病床数680张,1.85张/千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控制,计划免疫接种率有所提高,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不断加大,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884例,年发病率253.99/10万(884/348040),与上年相比下降4.52%,无死亡病例,计划免疫控制的相应传染病均控制在部颁标准以下。全县集中供苗6次,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3150张。新发放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035户,年度审查675户。全县参加新农合医疗的农村居民27.28万人,参合率87.27%。

全民健身活动持之以恒,竞技水平不断提升。举办“迎奥运”全民健身节活动及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比赛30多场次。我县籍运动员张杰参加在日本金泽举行的亚洲举重锦标赛男子62公斤级比赛中抓举成绩147公斤,挺举成绩179公斤,以326公斤的总成绩刷新了国际举重联合会1998年设定的该级别325公斤的世界纪录。大田五中无线电测向运动队参加在海南三亚举行的200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喜获佳绩,一人荣获青年女子组80米波段标图一等奖,一人荣获青年女子80米波段第四名,运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三明市中小学生专项比赛获篮球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武术分别获团体总分第二名,举重、跆拳道分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2.4万人。户籍总人口36.72万人,户均人数3.6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9.39万人,女性人口17.3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1.89∶100;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9.2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5.3%;当年出生人口3538人,出生率9.62‰;当年全县注销死亡人口3401人,死亡率为9.25‰;全县人口自然增长421人,自然增长率1.1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1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5675元,比上年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02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0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建筑面积36.43平方米,下降17.2%;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4.4平方米,增长1.7%。

2008年,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370户、14292人,其中五保对象1608户、1680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153.98万元;城市低保对象785户、2189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55.57万元。共收到全县干部群众汶川地震捐款471万元。全县共有110户农村困难家庭得到医疗救助,其中低保户59户、五保户21户、重点优抚对象25户、革命“五老”人员5户,共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4.8万元;15户城镇困难家庭得到医疗救助,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3.2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我县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县主要污染物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完成减排和污染源普查任务,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基本稳定;农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当年削减SO2469吨,削减COD133吨。检查相关企业117家,共下发各类法律文书18份,限期整改21家,行政罚款36万元;共审批建设项目59个,项目总投资78799.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852.47万元,占总投资12.5%,环评执行率达100%,“三同时”验收10个项目。新发放排污许可证1本,排污许可证年审换证44本;共征收排污费295.6万元;依法关停取缔了非法“水洗沙”企业6家,“水洗矿”企业23家。出动检查人员118人次,检查采选企业41家,尾矿库43个。

2008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57起,同比减少41起,下降20.7%;死亡58人,同比增加1人,上升0.017%,占年度控制指标53人的109.4%;受伤181人,同比减少49人,下降24.7%;直接经济损失608.54万元,同比上升29.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13起,死亡13人,受伤4人;火灾事故7起;道路交通事故137起,死亡45人, 占年度控制指标43人的104.6%, 受伤177人。亿元GDP 死亡率1.25;10万人死亡率15.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5.65;有职业病危害的厂矿企业工业卫生监测覆盖率80.5%,接触有害因素作业职工健康体检率85.5%。全县各类伤亡事故都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