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5-11 成都市大邑县统计局

大邑县统计局

2010年4月20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成都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着力突出“1231”发展重点,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全县国民经济实现“止滑回升,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定,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9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6090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5492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148万元,增长12.0%。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22.6:39.2:3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56.7%、36.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15346元,增长11.2%。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4388万元,增长15.8%,占GDP的比重达57.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3%,拉动GDP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278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22949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148161万元,增长15.1%。

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211户农村住房重建工作。完成了全县11969户城镇住房的加固维修,2846户城镇住户的住房拆除重建全部开工,截止2009年底已完工2576套,完工率达92.3%。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41.0%,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员311678人,比上年增加526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9548人。截至2009年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912个,新增就业人员405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就业57074人,转移就业率8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3%,烟酒及用品上涨3.0%,衣着类下降5.6%,交通与通信下降2.0%,居住类价格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9%。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98348万元,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115848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4885万元,增长5.5%;牧业产值161546万元,增长4.0%;渔业产值10243万元,增长1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826万元,增长3.0%。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7694亩,增长0.1%。粮食产量216043吨,比上年增产1245吨,增长0.6%。其中:小麦产量35460吨,下降1.7%;水稻产量137595吨,增长1.1%。全年肉类总产量105107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83274吨,增长6.5%;禽蛋产量19242吨,增长6.1%。全年水产养殖面积399公顷,水产品产量7400吨,增长2.8%。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恢复和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9437公顷,修复改善灌面2.5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7.25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2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838台,农用运输车255台。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按照“接二连三”思路,实施了“一条观光走廊,一个示范园区、八个特色基地”现代农业集聚区建设。全县新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5.39万亩。全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90户,全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12.8亿元,带动农户9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270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5%,带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6家,实现增加值198300万元,增长20.5%。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844万元,增长34.9% 。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15家。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84.4%,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3.0%,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4.6 %,资产负债率为52.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1219元/人。

工业集中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9200万元,增长40.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600万元,增长53.4%。工业集中度达50.0%。

投资增长带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83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48920万元,竣工产值96184万元;实现利润589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8948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8612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5519万元,比上年增长72.0%。全县投资项目为319个,比上年增加123个,其中当年新开工195个。截止年末完成灾后重建投资64亿元,占整个灾后重建计划投资的79.3%。全社会投资中,一产业完成投资39443万元,增长47.5%;二产业完成投资425984万元,增长19.0%,其中工业投资425984万元,增长19.0%;三产业完成投资540092万元,增长196.2%。

房地产业销售快速回升。全年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3.84万平方米,增长10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61万平方米,增长98.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7854万元,增长117.1%,其中住宅销售额达52384万元,增长101.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活跃。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407716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35681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2035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618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9573万元。

六、对内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成效明显。全年新签约项目285个,协议总投资149.8亿元,其中履约项目216个,到位资金34.5亿元。全县履约项目中农业项目70个,到位资金3.75亿元;工业项目138个,到位资金13.68亿元;服务业项目34个,到位资金3.58亿元;城市经营项目19个,到位资金13.50亿元。成功引进了恒大地产、家乐福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上亿元项目37个。合同利用外资2900万美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1984万美元,增长19.8%。出口创汇4973万美元,增长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