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5-11 盐城市盐都区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2009年,我区新区、西区先后实施青年路西延、戴庄路、西环南路的改造,使之两区的交通通行能力和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提高。2009年,全区共完成农村公路项目103个,135公里,其中中央投资项目46个,桥梁30 座。2009年底,公里里程累计达1577公里,比去年增长4.0%,其中高速公路62.5公里。公路客运量512万人,公路货运量327万吨,水上货运量211万吨。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2009年,我区投入1.3亿元,完成西环南路改造工程;投入750万元,完成马沟道口绿地、开创路中分带绿化和中小企业园绿化、路灯工程建设;投入340万元,完成开元路小马沟桥及接线工程,目前已建成通车;完成盐都文化艺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并交付使用。配合西区完成了华锐风电产业园基础设施三条道路建设,配合新区加快东方汽贸广场建设。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区建成城区2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达到47.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六、国内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增长势头强劲。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1.8亿元, 住宿和餐饮业9.7亿元。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8家,其中批发零售业是13家企业,住宿餐饮5家,还有3家亿元市场,分别是高力国际家居港,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和家家爱家具广场。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2009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数)24500万美元,增长9.0%,其中自营出口13262万美元,下降12.6%。新签项目(合同)个数22个,合同外资金额9538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8923万美元,下降11.7%。

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2009年,全区完成国内游客接待量133.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62亿元。海外游客接待量11282人次(含一日游),旅游创汇92万美元。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大纵湖旅游度假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驿都大酒店五星级宾馆正式挂牌,华都森林公园被确定为省四星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七、财政

财政收入和增幅再创新高。2009年,全区实现同口径财政总收入304991万元,增长3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608万元,比上年增长42.4%。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3%提高为14.4%,提高2.1个百分点。

2009年财政收入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预算收入 156608 42.4

#增值税(25%) 15657 18.3

营业税 43851 34.1

企业所得税(40%) 3089 -3.2

个人所得税(40%) 2790 14.6

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 304991 34.5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坚持财力向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领域倾斜。全年财政预算中用于“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和环保等支出占财政中支出的比重达81.8%。全年财政支出269354,增长3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7663万元,增长36.0%。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26797万元,增长34.1%;教育支出31155万元,增长37.9%;文化体育支出2007万元,增长38%;医疗卫生支出15095万元,增长39.4%;农林水事务支出30244万元,增长41.2;环境保护1652万元,增长41.1%;社会保障和就业13472万元,增长38.8%。

八、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成绩突出。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验收,新立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80个,争取科技无偿补助资金3800万元,申请国家专利464件、授权158件,中小企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冈获得“省创新专业镇”称号。设立院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盐城首家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在中小企业园挂牌,引进博士16人、硕士35人;5名高层次人才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09年,全区共有学校66所,其中,普通中学25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40所、幼儿园23所。毕业生总数17645人,其中,普通中学11996人、小学5649人。在校生总数67277人,专任教师总数500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0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年共撤并农村小学19个(含教学点)。加快中心校建设步伐,学富初中和学富小学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建成盐都中小学生作文网、盐都教研网,开通了教育城域网。加快优质园创建,8所幼儿园创建成省优质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全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

九、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2009年,全区实现 “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6万多户,区有线电视总用户达到12万多户,门樘入户率65%,通组率为98%。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被省表彰,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成功承办第13届中国戏剧小梅花荟萃、盐城市首届农民歌会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验收。大力实施舞台精品生产,全年共创作《最后一票》等大戏2部,《病房里的婚礼》等小戏小品5部。大戏《最后一票》获2009年江苏省优秀剧目展演“优秀编剧奖”;《病房里的婚礼》获得江苏省卫生系统文艺演出一等奖;小品《寻找阳光》获得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三等奖;纪实情景剧《生命的借条》参加省军区文艺调演获一等奖

卫生、计生事业推进有力。2009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84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21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数850张;卫生技术人员214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7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突破,着力提升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一是筹资标准有了新突破。人均筹资标准达130元,为盐城最高,苏北苏中领先;二是参合率有了新突破。参合人口48.81万人,农村居民参合率99.71%;三是医药费补偿标准有了新突破。门诊医药费补偿比例从25%提高到30%。率先启动疾控机构绩效评估,圆满完成71094名儿童麻疹强化免疫突击任务,学生和散童接种率分别达到98.9%和99.0%。“阳光计生”行动和“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顺利实施,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项目、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有序推进。全区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