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华容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华容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全县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的一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继续狠抓“四大工作重点”,万众一心,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实现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成效明显提升,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合 县域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增长超过预期。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34.0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5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8.93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40.01亿元,同比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9538元,比上年增加2003元,增长15.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演进为26.2:44.0:29.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工业园建设力度加大,规模工业比重不断提升。继续坚持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了相关项目的有效集聚和向工业园区集聚的转变。传统产业纺织、食品、建材等产业通过升级改造,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到143家,华润雪花啤酒20万千升扩改、何强食品、摩闪威士吉洋酒等项目建成投产,华青纺织三期、海济药业、福尔康卫材、华亿电子等项目建设进程加快,纺织印染、酒类食品、新型建材、医药卫材、光伏电子产业进一步壮大。2009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94.52亿元,同比增长37.8%;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83.46亿元,同比增长40.4%。三大产业规模企业个数已达87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60.8%。纺织产业产值已达50亿元,食品产业产值已达53亿元,建材产业产值已达45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的27.3%、28.9%和24.5%。新型产业医药卫材、光伏光电等产业通过引进、培育,正不断壮大,有效地推动了新型工业向前发展。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获得较大丰收。2009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1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农业增加值35.14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485元,同比增长11.3%。粮、棉、鱼、禽、猪等主宗农产品产量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龙腾纺织、铭泰米业有限公司进入正式省级龙头企业行列,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26家;“华容芥菜”、“华容黄白菜苔”、“华容芦苇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汽车、摩托下乡”工程,积极发展金融、物流、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促进了城乡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2亿元,同比增长19.9%。 社会财富持续增加,财税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3620万元,同比增长12.0%,税收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达到73.95%,比上年提高6.39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61元,同比增长14.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8元,同比增长13.1%;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比年初净增113690万元,达到569721万元,增长24.9%。 坚持以项目建设强基础,以深化改革活机制。推进招商引资,争项争资,全年内联引资16.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10.62万美元,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贷款7亿元以上。全年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63亿元,同比增长70.9%。城镇建设启动十大重点工程,二桥东路拓宽升级、迎宾南路改造、县城主干道路灯升级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沿河北路旧城改造拆迁基本完成。县城城区供水管网支管改造全面完成。全年完成通乡公路改造28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99公里,“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通村公路总里程1230公里。水利建设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北汊水库除险加固、三封抗旱工程、华容河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全面完成,石山矶、花兰窖、南岳庙等3个泵站更新改造全部竣工,东山水库整险加固、华容河堤加固、洞庭湖二期治理、钱粮湖大圈围堤加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2009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2起,死亡人数20人,直接经济损失66.25万元。与上年同期比,事故起数上升5%,死亡人数下降20%,受伤人数下降17.1%,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38%,事故死亡人数在市定控制指标范围之内,占控制指标的76.9%,全县连续6年杜绝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年度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14.9%,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6.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7.5%。 二、农业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三大农业经济指标继续稳居全市第一位。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业全面丰收,农业产值24.57亿元,增长3.3%;畜牧业产值16.85亿元,增长6.9%;渔业产值13.25亿元,增长7.3%。全年粮食总产量53.11万吨,增长5.6%;油料总产量6.14万吨,增长26.1%。棉花总产量2.89万吨,比上年增长4%。蔬菜总产5178万吨,增长19.6%,水果总产8.58万吨,比上年降低1.7%。 全县畜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内共发展牲猪125.09万头,同比增长3.5%,其中出栏81万头,同比增长1.1%;发展能繁母猪4.15万头,增长7.8%;发展家禽865多万羽,同比增长14.1%,出笼500万羽,同比增长16.8%,全年禽蛋产量1.64万吨,增长5.1%;发展肉牛3.94万头,同比增长13.5%,其中出栏1.49万头,同比增长4.9%;发展羊4.28万只,其中出栏2.09万头,同比均有所下降。全县年内按现行价折算创畜牧业产品产值16.85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品总产值的30.2%。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县渔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县渔业总产量10.12万吨、产值13.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10.5%。全县共投放鱼种26350吨,12403.4万尾,同比增长8.2%和9.4%。全县所辖渔场精养渔池、湖泊、水库较大规模改造升级近10万亩。在继续抓好已有网箱养鳝、池塘专养大口鲶、家庭鱼池养殖乌鳢、湖泊养殖河蟹、低湖田龙虾养殖、乌龟、甲鱼生态养殖等6大板块基地建设的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由2008年的30亩,猛增到360亩。产值、利润由去年48万元、24万元发展到432万元和206万元。全县名优鱼产值占渔业总产值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