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2010-06-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2000年全区新增基础设施能力为:道路面积25。9万平方米;给水管网9。8公里;排水管网49。6公里。截至2000年底,全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19平方公里,生活区5平方公里。累计形成能力为:道路面积357。1万平方米;给水管网236。0公里;排水管网457。6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供热370吨/小时;供电4×50兆伏安;供燃气8。7万立方米/日;供水18。0万吨/日;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5万门。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仍是固定资产投资主体。2000年,全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3亿元,占全区总投资的82。3%,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7个,超亿元的项目8个。摩托罗拉芯片、丰田汽车、博爱、施耐德、史克必成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经济的活力,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六、科技及信息化

2000年,天津开发区深入贯彻“科教兴区”战略和资本引进与科技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政策、人才、金融等配套环境的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年内,天津开发区制定和颁布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暂行规定》,大力扶持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吸引高科技人才入区工作或创业;设立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成立泰达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泰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高科技、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加强各项政策的落实,建立了高级人才公寓,并为入区的高级人才颁发了安家费和资信补贴;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全面合作的关系,促进开发区科研与生产资源的整合;天大科技园基本竣工即将投入使用,与清华大学共建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在中关村设立了天津开发区中关村联络处,在载体和机构上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首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天津开发区建立,为天津开发区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全年泰达国际创业中心共引进科技型企业19家,累计孵化企业52家,其中14家被开发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全区共完成登记认定技术合同额2172。5万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18家,科技成果鉴定48项,成果登记36项,5家企业的5种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00年,全区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0。1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7。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0%,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18。51亿美元,增长31。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9。6

%。

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2000年,天津开发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提出“数字化开发区”(即E-TEDA)的理念,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致力建设信息化示范区。年内,开发区启动了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数字化社区综合服务等项内容为重点的“E-TEDA”项目,泰达城市宽带信息网络工程正式开工,国内首条可视网络远程教学信息系统在泰达学院与南开大学本部之间开通,一个与国际互动的、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信息化环境正逐步形成。

七、商业、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商业日趋繁荣。2000年,天津开发区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年内,天津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商业环境,促进区内商业的发展,一批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相继开业,翠亨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进展顺利。集贸市场交易活跃,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得到发展,在开发区商业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交通运输快速增长,邮电通信发展迅速。2000年,全区交通运输(含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为3。3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5。7%。

2000年底,全区共有客货运输单位352家,其中货运单位328家;拥有客货营运车辆2766部,其中货运车辆2345部。全年完成货运量339万吨,货物周转量3。31亿吨公里;客运量68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6亿人公里。

2000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157万元,比上年增长55。3%,其中邮政业务量357万元,电信业务量16800万元。天津开发区光纤网络进一步完善,邮电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和加强,通讯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2000年,天津开发区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8。3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2。4%。年末,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0家,其中银行机构16家?非银行类机构14家。区内银行营业网点27个。

2000年末,全区银行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3。42亿元,比年初增加33。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23。12亿元?比年初增加28。24亿元;外币存款余额5。2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24亿美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56。74亿元,比年初增加27。2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4。14亿元,比年初增加23。83亿元;外币贷款余额2。44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22亿美元。全年全区银行机构现金收入133。38亿元,现金支出139。25亿元,现金净投放5。87亿元。

证券市场活跃。全年证券市场成交额6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5。5%。 保险业发展平稳。全年全区保险业承保总额678亿元。保费收入1。6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0。25亿元。支付财产险0。50亿元,人身险160万元。

年内,天津开发区中心城区金融区正式启动,这标志作为开发区发展重点之一的金融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促进开发区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业的加速发展。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00年,天津开发区重要的产学研基地、具有一流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的南开大学泰达学院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使开发区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联合办学,使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和社会办学相结合,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发区国际学校正式获得国际西方学校及学院联合会(WASC)的国际教育资质认证,分校新址建设启动;第一中学获得国家级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涉外职专和泰达第一幼儿园分别被评为天津市市级先进中专和一级幼儿园;新的开发区第一小学已开始建设;开发区国际学校、一中、一小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2000年底,开发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校生5595人,其中外籍学生270人;教师331人,其中外籍教师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