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三师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6-14 农十三师统计局

2009 2008 

国家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调查队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国内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全师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师党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师党委提出的“五立足、五加快”的工作目标要求,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工业产品产量增势不减,建筑行业持续增长,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服务业保持稳步增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整体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全师完成生产总值146202万元(现价,速度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以下类同),增长15.1%,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如下图所示)。第一产业60240万元,增长10.6%,第二产业53743万元,增长24.9%,其中工业增加值42421万元,增长28.1%,占生产总值29.1%;建筑业增加值11322万元,增长14.7%;第三产业32219万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43:34.5:22.5调整为41.2:36.8:2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7.4%上升到29%。从总体经济增长的拉动角度看:第一产业贡献率43.1%,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33.8%,拉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23.1%,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全师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19542元,较上年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增长13.6%。全师人均生产总值18707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综合利润4996万元。

二、农业2008年,全师农业紧紧围绕师党委确定的 “一确保、二提高、三优化”的农业工作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目标管理,农业生产整体稳中有升。一是做强特色园艺产业。继续调整优化葡萄品种结构,实现“早中晚”合理搭配,积极发展精品葡萄,葡萄新品种嫁接2020亩。继续扩大大枣种植面积,新定植大枣5750亩。建立苗圃基地10个,面积420亩。二是做优棉花和棉花种子产业。全面实现了棉花节水灌溉和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进一步完善棉花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主攻单产,科学降低成本。2008年,全师皮棉180公斤以上面积52706亩,皮棉200公斤以上面积17493亩,各项指标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加大种子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工棉种4500余吨,种子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是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建成养殖小区10个,规模养殖户276户(不含牧区养殖户),其中:当年新增91户,规模养殖占牲畜总量的21%。积极利用师牲畜品种改良专项资金,加快牲畜品种改良速度。四是积极扩大粮区经济作物面积,试验示范芥蓝、大蒜、马铃薯、蔬菜等作物的种植。五是加快哈密瓜、葡萄、大枣、脱水菜等农产品保鲜贮运和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全师实现农业总产值122909万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农业增加值60240万元,增长10.6%。农业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师农作物播种面积29.47万亩,比上年减少3.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15万亩,增长77.9%,棉花种植面积14.75万亩,减少21.7%,油料种植面积0.66万亩,增长61%;粮食、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全师牲畜存栏头数31.3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3%。主要畜产品产量中肉类、羊毛、牛奶等全面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畜牧业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335亩,截止年底全师累计实有造林面积93978亩。

2008年,全师农业机械总动力10.93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218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51台,小型拖拉机1629台,大中型机引农具1530部,小型机引农具1196部,联合收割机11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13075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353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868吨,农用柴油3594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2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师认真实施农业补贴政策,规范补贴程序,严格补贴范围,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职工真正得到实惠。2008年,全师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合计319.6万元,其中:补贴面积9.46万亩,补贴农户4731户,新增农机资产总值451.998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一)工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时期2008年,在师党委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入股”的方针政策,遵循“不怕干不好,招商引资就行;不怕不会干,不控股就行;不怕股份少,能分红就行;不怕规模小,多办几家就行”的发展理念,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实现了工业经济的新发展,使得全师工业发展步入更加良性发展时期,企业数量、经济总量、经济效益达到新高,园区建设成为了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和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师工业克服了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原料供应价格上涨,和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等不良影响,实现了工业发展的新突破,即团场工业异军突起。2008年,全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2730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团场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548万元,增长60.9%,全师实现工业增加值42421万元,增长28.1%,其中,团场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423万元,增长51.6%。实现工业产品产销率92.6%,较去年同期下降1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1.5%。在七项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9.3%,资产保值增值率89.6%,资产负债率49.2%,全员劳动生产率273136元/年等四项指标完成比较好,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08年,全师共有工业企业121个,其中:国有工业企业26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52个,私营企业1个,个体工业43个。全师完成工业总产值 102730万元,比上年净增26654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师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304万元,增长15.3%;个体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19万元,同比下降56.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减少。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截止2008年底,全师工业企业总资产达109168万元。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13万元。

(二)建筑行业稳步增长2008年,建筑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新建廉租住房、解危解困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进展顺利,师城镇发展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加强哈密市大营房城区和师部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百连示范,千连整治”开始启动,积极推进示范连队居民点建设。全师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384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3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3292万元,安装工程产值806万元,其他产值28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078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当年新开工面积246844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786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