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连云港市连云区统计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 2009年,连云区上下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分析形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奋力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扎实苦干,攻坚克难,加快推进“5111”工程116个重点项目,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依然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一、综 合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48.22亿元,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20.25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3.35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11.5:41.0:47.5调整为9.6:42.0:48.4。全区人均GDP达到35095元,较上年增长16.4%。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积极对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和项目争取,100余个项目列入规划项目储备。深化事业单位、城市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城管执法大队顺利移交连云区,出台重大行政事项听证、行政首长问责等办法。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立区金融办公室,在市区率先成立得信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3520万元。做大投融资平台,海发集团资产总额突破60亿元,全年融资17.6亿元。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协税护税,健全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墟沟街道财政收入率先突破亿元大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成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提供担保贷款2亿元。全年新增民营企业598家、个体工商户1430户。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取得突破。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4亿元,较上年增长5.9%,其中渔业产值7.19亿元,增长6.0%;农林牧产值1.17亿元,增长4.4%。全区水产品产量5.56万吨,增长2.9%。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0.76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8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0.03千公顷;油料、蔬菜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0.35千公顷。粮食总产量0.75万吨。 全区积极应对农业用地逐年减少、产业规模小等困难,向上争取资金1400万元,建成一批农业基础设施,扶持发展茶叶、美国草虾等特色种植、养殖业。积极化解重点工程与养殖用海的矛盾,发放紫菜养殖设施补偿2100万元,调整紫菜养殖海域,推广深海养殖技术,紫菜产业保持稳步发展。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国盛食用菌一期建成投产,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全区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4750万美元。投入650万元实施云台山松材线虫综合防治、山林抚育和林相改造,完成成片造林2090亩,森林覆盖率达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以徐圩新区开发为契机,加快板桥工业园建设,建成二期“四纵一横”14公里道路,烧香河大桥即将建成通车,22万伏香河变投入使用,绿化、雨污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云山中小企业园完成滨河路延伸及经十三、十五路亮化工程,建成经十五路大桥,园区功能日益完善。项目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中彩多晶硅、吉必盛硅材料等12个过亿元项目全面竣工,东茂矿业、金桥精制盐等14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盐化、石化、生物化工、特种钢“三化一特”产业特色初步显现。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9.1%。实现全部工业现价产值74.16亿元,较上年增长20.3%。其中规模工业现价产值42.4亿元,增长40.9%。在规模工业中,股份合作企业工业产值为0.59亿元,较上年增长49.9%;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为28.35亿元,较上年增长4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为11.96亿元,增长25.8%;私营企业工业产值17.68亿元,增长43.6%。 工业效益有所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效益有所下降。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39亿元,较上年增长43.0%;利税总额3.08亿元,增长0.3%;利润总额2.33亿元,下降7.2 %;全区56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了赢利。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4%,较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用电量达7077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32.3%。 建筑业生产增长迅速。全区1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44.4亿元(不含国外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170.5%。竣工产值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78.3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21.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达29.35万平方米;期末从业人员达10364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0.18亿元,较上年增长32.6%。二产和三产投资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2亿元,较上年增长3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1亿元,增长33.2%,占全区总投资的68.5%。 房地产开发市场回升。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4.98亿元,较上年增长7.4%;施工房屋面积23.81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7.7%;其中住宅面积18.39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7.5%;竣工房屋面积完成8.08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9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48亿元,较上年增长20.2%。 五、城市建设 新城形象不断提升。以东部滨海地区战略规划为龙头,加快连云新城建设,累计完成围海造地2030亩,建成海州湾商务中心,检察院技侦楼、法院审判楼主体工程竣工,平山北路、北固山大道延伸段及行政路景观桥等建成通车,铺设西墅路、行政路等主干道水电管网12公里,完成共港路、胜利北湖等景观绿化工程,新城魅力逐步彰显。中央商务区完成拆迁1.8万平方米,建成在海一方商务大厦,建设金港湾、金海国际大厦,改造金海财富广场,商务核心区形象进一步提升。 旧城面貌不断刷新。海棠立交、北固山大道及中山东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建成院前污水截流泵站、共港路排洪箱涵,开工建设西墅闸围堰工程,完成西墅河中段开挖700米,迁建东山泵房,新改建城市自来水管线10公里。加快生态连云建设,启动海滨公园改造、北固山森林公园开发,完成连徐高速入口景观带一期绿化等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9万平方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鑫港花园、映象西班牙等项目有序推进,东部城区完成商品房销售110万平方米,增长161%。 城区环境不断改善。突出“四城同创”,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开展了货运车辆超限抛洒、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活动,督促指导9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高空排放设施,查处车辆抛洒、违停1400余辆次,拆除违章建筑1.3万平方米,维修路面、人行道板6170平方米。抓好城区美化亮化,修复亮化设施2600余处,拆除不合格广告牌匾600余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四进”活动,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