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6-10 济宁市泗水县统计局

民营经济平稳增长。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21657万户,增长5.2%。其中民营企业1357户,增长48.8%;个体工商户20300户,增长3.2%。从业人员达到87106人,增长11.2%;注册资金19.28亿元,增长9.2%;上交税金30042万元,增长12.0%。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旅游业

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3871万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8600万美元,增长11.8%,进口5271万美元,增长22.6%。实际利用外资763万美元,同比增长8.4%。

2008年,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旅游”列入全县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泗水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抓大旅游、大抓旅游的良好氛围。全年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较上年度增加39.5%;旅游业社会总收入实现8000万元,较上年增加60%。旅游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在建重点旅游项目3个,拟建2个,总投资40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西侯幽谷累计投资3亿元,今年新增投资1.2亿元。万紫园项目、圣源度假村三期、泉林泉群等旅游观光项目进展顺利。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全县共有民用车辆12640辆,其中民用汽车3551辆,农用运输车6416辆,拖拉机2049辆。全县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33万吨,货物周转量9400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6.4%和6.2%;客运量305万人,客运周转量13610万人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

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631万元,增长21.9%。其中电信业务量11124.5万元,增长24.5%,邮政业务量1740万元,增长4.7%。

八、财政、金融

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8768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127万元,同比增长15.60%;国税收入18176万元,同比减少15.37%;地税收入14427万元,同比增长44.89%。全县民营经济上交税金30042万元,同比增长12.0%,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92.1%。

200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4802万元,比年初增加73092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46645万元,比年初增加7420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14997万元,比年初减少3877万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06772万元,同比增长11%;现金支出1395930万元,同比增长10%,货币净回笼10842万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不断深入实施“科技兴泗”战略,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40家,实现产值36.17亿元,同比增长84.22%。2008年科技成果总数110项,其中获奖64项;全年申请专利168项,授权量132项,专利实施量49项。民营科技企业6家,其中科技人员350人。

不断实施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整合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优化学生就学环境。年末全县共有全日制普通中学22所,在校生28600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071人;小学96所,在校生35014人。教育基础建设迈出较大步伐,2008年投入1035.48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基础建设,共维修危险校舍38742.87平方米,新建改造6处项目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14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县147处农村中小学全部纳入工程建设,县直学校、乡镇驻地中小学均接通了教育网,全县农远工程覆盖率达到98.86%。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所,文化站13个,图书馆1个,藏书13000册。全年开展抗震救灾等文艺演出30余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开展送电影文化下乡活动300余场,让群众免费享受到了文化发展成果。

卫生和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现有各类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14个,专科防治院(所、站)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167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85人。实有床位1495张。农村村级医疗点501处,共有乡村医生1093人。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北京奥运会召开为契机,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在济河桥西新建全民健身特色工程1处,建成1处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完成第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个,其中包括5个省级、30个县级。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体育活动站点的指导和管理,使群众体育组织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山东省田径锦标赛,我县体育健儿夺得济宁市代表队唯一的2块金牌。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加快城区建设和完善城区功能。年末城市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年末城市(建成区)居住人口13.08万人,城镇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87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2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39公顷。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年末自来水生产能力5万立方米/日,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直径100㎜)以上75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70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30万立方米。年末公共汽车数26辆。运营线路长度30公里,客运总量110万人次。年末拥有出租车84辆。

污染减排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深度治理工程。山东华金集团先后投资5150万元,建成了一系列水污染深度治理工程,年可削减COD1380吨;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60万元完成氧化塘工程建设,年可去除排放污染物的80%;另有3家企业的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项目建成投运;5家废水需要集中处理的企业已与污水处理厂管网衔接。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610168人。其中男性人口314165人,女性人口296003人。

经济社会建设更趋和谐,全县上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思路目标清晰,政策更加完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抽样调查显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37元,同比增长10.58%。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53元,增长13.8%。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截至年底,完成新增就业4860人,完成计划的12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20人,占计划的126%,困难群体实现就业212人,完成计划的10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500人,占计划的128%,全县城镇失业率3.5%,低于市下达的4%的控制目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全县参保人员3826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7%。其中:城镇居民6446人,学生儿童31890人,重度残疾、低保对象2306人。基金征缴计164.6万元。省、市、县财政补助资金295.6万元。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1287人,完成计划的104%,基金收入3832万元,完成计划的100%;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3423人,完成计划的104%,基金收缴5963万元,完成计划的133%;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缴72万元,完成计划的109.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5420人,完成计划的101%,基金收缴1917万元,完成计划的113%;工伤保险参保21800人,完成计划的107.9%,收缴基金114万元,完成计划的126.7%,女职工生育保险参保11100人,基金收缴20.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4210人,完成计划的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