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延安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和省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全市总体经济在上年高速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构建和谐延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总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50亿元。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453.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增速高于全国、全省5.5和3.5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市中位居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4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356.21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61.86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5.3%、86.1%和8.6%,分别拉动GDP增长0.5、14.1和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8:77:15调整为7.7:78.6:13.7。 二、农业 粮食喜获丰收,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服务业)57.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44.0亿元,增长9.3%;林业产值2.06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9.14亿元,下降3.6%;渔业产值0.18亿元,增长15.07%。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年初全市遭受严重的冻灾,但由于积极做好各种补救工作,粮食作物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887公顷;粮食总产达75.93万吨,增长1.94%,总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70万吨以上。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量达51.98万吨,增长3.8%,年末拥有大棚7.44万座,增长0.5%;水果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水果总产达122.56万吨,增长20.8%,其中苹果总产117.82万吨,增长23.6%。 林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65万公顷,增长20.2%,扭转了造林面积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零星四旁植树2607万株,增长1.14倍;育苗面积0.15万公顷,增长37.4%。 畜牧业生产受市场价格影响有所下降。2006年末全市大家畜存栏28.22万头,下降3.4%。牛存栏19.55万头,下降3.5%,出栏4.74万,增长8.2%;生猪存栏57.15万头,下降2.0%,出栏55.89万头,下降0.2%;羊子存栏66.68万只,下降10.46%,出栏50.64万只,下降23.8%;肉类总产6.09万吨,下降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GDP总量的76.34%,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84.2%,拉动经济增长1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2.04亿元,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61.79亿元,增长20.1%,其中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93.06亿元,增长18.07%。四大主导产业产品三增一减。2006年全市地产原油810.24万吨不含长庆 ,增长8.12%,原油加工量877.31万吨,增长12.97%;发电量3.12亿千瓦小时,增长1.29%;卷烟28.5万箱,增长7.55%;原煤696.68万吨,下降4.24%。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2.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5.93亿元,增长1.66%。其中建筑工程14.7亿元,增长3.81%,安装工程0.9亿元,下降20.35%,其他0.33亿元,下降10.81%。施工面积251.07万平方米,增长26.45%;竣工面积97.04万平方米,下降15.62%,其中住宅面积63.93万平方米,下降23.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3.08亿元,增长25.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74亿元,增长82.7%;工业完成投资135.61亿元,增长31.3%,其中,石油开采加工业完成投资116.1亿元,增长23.1%交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完成投资25.94亿元,下降14.3%。房地产开发投资5.45亿元,增长99.0%。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2.53亿元,增长13.96%;土地开发投资0.29亿元,增长3.83倍。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66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61.36%,其他商品房投资下降33.33%。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客运量1615万人,比上年增长17.0%,旅客周转量13.86亿人/公里,增长23.0%;货运量1336万吨,增长12.0%,货物周转量13.24亿吨/公里,增长9.0%。随着延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大桥的竣工通车,市区街道改造完成,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达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8.64万户,增长12.98%,其中住宅用户29.34万户,增长16.52%;国际互联网用户4.3万户增长61.65%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9.46万户,增长43.86%;电话普及率为22.61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8%。其中市的零售额22.24亿元,增长14.17%;县的零售额18.21亿元,增长10.08%;县以下的零售额10.99亿元,增长9.0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明显快于批发零售业和其他行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75亿元,增长20.58%;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3.99亿元,增长10.34%;其他行业零售额0.69亿元,增长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