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正宁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8-17 庆阳市正宁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按照“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立项和融资方式,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根本举措,使全县项目储备、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的质和量均好于往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宁正煤田核桃峪矿井年产1200万吨矿井计划总投资42亿元项目的开工建设,打破了我县亿元项目建设的空白,有力的推动我县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带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8亿元,同比增长79.8%,占计划28.1亿元的123.4%。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71亿元,同比增长72.6%,占计划135.0%。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34410万元,增长33.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01491万元,增长32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10871万元,增长63.8%。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持续活跃。不断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培育消费热点,有力地拉动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38.8万元,同比增长27.34%。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县以上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32957.3万元,比去年增加7686.7万元,同比增长30.42%,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56.30%;县以下完成25581.5万元,比去年增加4881.9万元,增长23.58%,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43.7%。

从行业看:零售业仍是消费品市场主导力量。全年零售业完成42984.4万元,同比增长30.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43%,比去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完成1380万元,同比增长51.52%,增长幅度较高。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累计41604.4万元,同比增长29.82%。

六、交通、邮电及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9年,全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32%。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60万人,客运周转量4201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7.97万吨,货运周转量83.91万吨公里,增长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49.7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502.7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3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32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447万元。全县电话用户数为12.5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为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9.3万户(包括小灵通电话用户0.2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6部/百人;多媒体用户数3830户,其中电信用户数为3800户,广电用户数为30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850万元,旅游业总收入1010万元。红一军团政治部纪念馆、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和罗川唐台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七、金融保险业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06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增长33.2%;居民储蓄存款16.32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81.4%,比年初增加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8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增长40.1%。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太平洋保险、财产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大地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六家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着保障全县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重任。2009年,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64万元,增长25%;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60万元,增长12.8%。全年处理财产险综合赔付率达到63%,赔款额304万元。

八、文化、教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积极开展图书阅览活动,全年接待读者12000人次,举办书画展交流活动13次,进一步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县从事香包生产户8600户,17860人,刺绣能手780多人,创办香包刺绣公司23个,年生产香包186万件(套),销售收入达2200多万元,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94个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举办县乡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7860多人。新建乡镇文化广场4个,村级农民文化广场5个。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共创眉户小戏2部,征集书画作品217件,摄影作品75件,送戏下乡演出286场次,实现演出收入16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55所,其中高(完)中4所,职中1所,初中11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09所,幼儿园28所;在校学生41841人,其中高中5601人,初中13128人,小学17567人,职中1874人,在园幼儿3671人;在册教职工2855人。2009年高考本科进线率达到23.4%,同比提高了2.89百分点。灾后重建项目13处,总投资4967.6万元,建筑面积35712平方米;农村初中改造工程1处,完成投资300万元,新建楼房面积2000平方米。累计为451名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15.2万元,拨付义务教育专项资金1818万元,为县职中学生发放助学金63.75万元,累计1543人次,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的正常入学就读。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卫生工作人员4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9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319张。年末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9.39万人,参合率95.17%。全年补偿67976人次,补偿金额1722.3万元,其中住院补偿10602人次,补偿金额1617.3万元,门诊补偿57374人次,补偿105万元,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了96%。甲型H1N1流感防控,采取了有力、有序、有效的综合防控策略,2例输入性病例在很短时间内康复出院,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7500人份,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3.88万人,常住人口23.05万人,乡村人口21.45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93%。计划生育率83.64%,人口自然增长率6.44‰。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5.23元,净增1685.23元,增长20.3%。实际收入中工薪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薪收入10114.14元,增长24%,经营性净收入283.58元,增长5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2元,增加356元,增长13.8%,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85.03元,增长25.7%,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968.32元,增长33%;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2.95平方米

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019人,完成个人缴费20.52万元,征缴基金95.5万元,累计报销医疗费用214人、69.2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1人,个人缴费920万元,市级补助118万元,县级配套118万元;城市低保保障线由2008年的138元提高到152元,人均月补助163元,2009年累计保障4987户、12717人,发放保障金612.8万元。农村低保保障线从2008年的685元提高到728元,2009年新增5037人,累计达到5697户、18356人,人均月补助50元,发放保障金1101.36万元。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从2008年的1200元/人。年提高到1600元/人。年,集中供养标准保持1800元/人。年,2009年新增参保对象73人,累计达到1090人,发放供养费157.32万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灾后重建步伐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