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曲沃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曲沃县统计局 2007年3月5日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城建名县,文化 大县”的四县目标为指引,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全县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 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新型工业化进程较慢;农村和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等。 一 综 合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为35.9亿元,增长1 7.5%,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市快3.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1.5% ;第三产增加值7.5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5606元,增长9.6% ,按现行汇率(7.83:1)折合美元为人均1993美元,比2005年又增加225美元。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2006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70.9:18.5 调整为10.0:69.2:20.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 农业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虽逐步缩小,但农业“精品工程”的建设却方兴未艾。红枣建 设工程完成面积7.5万亩;滏河流域大棚建设完成1300个,计3900亩;甜柿园区建设工 程 完成5000亩。周庄和石桥堡的蛋鸡养殖小区、里村的生猪养殖小区也进一步发展壮大,三个养殖小区的蛋鸡和生猪存栏分别达到85万只、10.2万只和6000头。工业经济随着两个园区的 扩张也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比 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49726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的比重达90.5%。中宇公司随着3号高炉及4号高速线材生产线的投产,产能进一步扩大,对 全县工业企业壮大规模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中条山新型水泥项目的开工建设,又为全县工业经济增添了充足的后蓄力量。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其中: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 ,农产品价格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 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1%。 表一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 居民消费价格 2.8 食 品 2.6 烟酒及用品 0.5 衣 着 3.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9 交通和通讯 4.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 居 住 5.4 二 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5万亩,比上年增长17.6%;棉 花播种面积3.8万亩,增长11.6%;油料播种面积2.9万亩,增长35.5%;蔬菜播种面 积7万亩,下降6.7%。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万吨,增长29.1%;棉花总产量2863吨,增长15.5%;油料总产量4316吨,增长42.9%;蔬菜总产量187944吨,同去年基本 持平。 畜牧养殖蓬勃兴旺。虽然2006年上半年的禽流感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饲养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对全县养殖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在县政府和畜牧部门正确引导下,全县养殖户积 极发展规模养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畜牧生产进一步兴旺。全县全年肉类总产量6434 吨,增长40.5%;禽蛋产量10719吨,增长31.7%;生猪出栏56821头,增长36.8% 。畜牧业产值达12082万元,同比增长34.9%。 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经过统筹规划,全县建成了太子滩和星海两个 大棚菜生产基地、北董露地蔬菜生产基地、里村红提葡萄生产基地、杨谈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史村红枣生产基地,同时在周庄蛋鸡养殖小区和文敬生猪养殖小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 石桥蛋鸡养殖小区和八顷奶牛养殖区。投资5000余万元的天泉玉米淀粉加工项目开始生产,年可消化玉米6万吨。投资1个亿的太子湖大豆方便面生产项目正紧张施工,预计2007年 7月即可投入生产。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全县农村路面硬化投入资金达9300万元,铺设路面326公里。滏河流 域13个村集中供水工程投资640万元,使1.75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财政支农 资金1955万元,增长2.6%。高显镇段家村作为全市确定的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为全县乃至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表率。 三 工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46955万元,增长2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5502万元,增长29.6%,增幅超年初预定奋斗目标9.6个百分点 ,超全市增速9.8个百分点,超上年11个百分点。 表二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 165502 29.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482 25.0 其中:集体企业 267 -46.3 股份制企业 150917 29.0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537 299.3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0461 53.1 其中:轻工业 253 3.2 重工业 165249 32.0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县生铁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吨,达到219.8万吨, 增长88.1%;粗钢产量131.3万吨,增长4.1%;钢材产量87万吨,增长97.9%;焦炭产量55 .7万吨,增长43.6%;专用防盗盖产量1亿只,增长42.2%;发电量14815万千瓦时,增长33.9%;离心铸铁管产量22807吨,增长19.9%。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全县以冶炼、焦炭为主的工业生产遭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价格下滑、流资缺乏、外运能力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大多企业能想方设法走出 困境,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20.9%;工业品产销率达98.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企业在盈亏相抵后实 际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