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10-04 郑州市新郑市统计局

2009年,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全党抓经济、全民抓创业、关键上项目、努力创环境、党建作保障”的要求,齐心协力战危机,千方百计保增长,一心一意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300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411000万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898700万元,增长1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69.3%和25.8%。

市场物价微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8%。从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价格全年变动情况看,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比上年上涨17.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上涨4.2%、3.9%、2.1%;交通和通信类、食品类微幅上涨,分别比上年上涨1.4%、0.4%;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与上年相比,微幅回落,分别比上年下降0.2%、0.8%。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全年粮食总产量289707吨,比上年增长0.28%,其中夏粮总产量147556吨,增长0.44%;秋粮总产量142151吨,增长0.11%。蔬菜产量332269吨,增长17.41%;花生产量44717吨;瓜果产量23792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机械总动力85.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73万台、2.86万台。全市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92万公顷、5.97万公顷和3.85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4155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1%。化肥使用量(折纯)37859吨,比上年增长0.79%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2527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92687万元,增长13.7%;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460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市内工业增加值1576601万元,增长15.3% ;烟厂增加值216086万元,增长3.3%。

规模工业经济主要行业全部呈现增长态势。六大行业中,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99736万元、216086万元、105839万元、61348万元、415305万元、1676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7%、3.3%、20%、0.4%、9.3%、0.6%。

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较好,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产销衔接状况较好,产销率达到98.4%。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45281万元,增长29.1%;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31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9987万元,增长6.7%。商品房开工量4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9%;商品房成交量47.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1%;商品房市场成交额6.71亿元,同比增长30.9%。新建经济适用住房5.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60套,对155户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落实了住房补贴。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内需外贸稳步攀升。2009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2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其中,批发业126939万元,增长17.2%;零售业675598万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128703万元,增长38.2%;其他行业31200万元,增长18.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成效明显,新增日用消费品农家店86家,彩电、冰箱、汽车等销售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据市商务局统计,全年新招项目11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实际利用外资101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出口总额16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9%。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文化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完成272436.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264304万吨公里,增长15%;铁路货运周转量3099万吨公里,下降31.3%;航空货邮吞吐量7.1万吨,增长9%。全社会客运周转量完成573387.6万人公里,增长13.6%。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106823万人公里,增长15.5%;航空旅客吞吐量734.3万人,增长24.7%。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20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219.7万元,增长27.7%;电信业务总量108813.1万元,增长18.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0.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9.7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6.3万户。

文化旅游业不断升温。高标准成功举办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枣乡风情游等活动,新郑历史文化的感召力和黄帝品牌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实现直接经营收入33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6.8亿元。新郑黄帝拜祖大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6912万元,增长23.2%,税收收入80009万元,增长22.9%;政府性基金收入22029万元,下降29.2%。

全市财政支出215293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9370万元,增长25.9% ;政府性基金支出15923万元,下降15.7%。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79324万元,比年初增长3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0452万元,增长20.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83423万元,增长46.1%。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成果斐然。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7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6840万元。研发新产品69个,培育产学研基地8家,转化科技成果12项。新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3家,郑州市级5家。完成专利申请420件,万人专利申请数达6.7件。培育4个新农村科技示范镇、16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和20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户。

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全市小学生数39741人,中学生数44478人,每万人中学生数706人,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12.45人,每千人拥有中小学教师数10.35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37%,初中入学率93.3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9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一批以上上线人数5151人,上线率72.51%,重点段上线人数990人,上线率13.94%,三本以上上线人数3510人,上线率49.41%,连续18年位居郑州市县市第一。

加大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中小学新建工程和维修改造工程共计投入5300万元,扩建3所小学,新建3所幼儿园和新郑中专实验楼等。全市中小学新配备冷暖空调564台,多媒体教学设备289套。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2009年10月举行的郑州市十运会上,我市取得38枚金牌,成绩位居郑州市县市领先位次。同时,在204个行政村各建成一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