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9-07 重庆市奉节县统计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不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增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9357万元,同比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508万元,同比增长34.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32849万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工业增加值137178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35万元,同比增长39.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9843万元,同比增长20.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6%,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水泥16.7万吨,同比增长24.3%;电力1972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6%;煤炭348万吨,同比增长8.8%。

图2   2002年—2006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6183万元,同比

增长15.9%。年末建筑企业27个。建筑业从业人员0.6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适度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0572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311395万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6%,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图3   2002年—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民间投资进一步增强。2006年,我县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总额128644万元。奉中迁扩建工程加紧实施,芝麻田电站主体工程按时完工,渝宜高速公路奉节段、梅溪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渡口坝电站如期开工,汽车客运总站、巴蜀中学渝东分校竣工投入使用,天然气大厦(B栋)完成5层主体工程等。全年民间投资38500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1.6%。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5298万元,同比

增长37.3%。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466公里,比上年增加125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9公里,三级公路234公里。货运周转量13673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3.7%;客运周转量1228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2%。

邮政电信事业快速发展,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全年实现邮政电信收入14251万元,同比增长1.5%;年末拥有电话用户33.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10.1万户。移动电话、互联网发展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2万户,同比增长24.4%;小灵通用户2.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0部/百人,覆盖率达97%,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9061户,同比净增3397户。

六、国内贸易和利用内资

全县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批发零售业127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餐饮业19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图4  2002年—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努力改善商贸发展环境,培育完善城市规划区内的特色商业街。以政通桥北侧人民广场及商业步行街、金鑫商贸城、洋洋百货、地王广场、物贸大厦等为中心的中央商贸区;6号桥“汽车机电交易一条街”、王家坪“装饰材料一条街”、水井沟“小商品批发一条街”及人和商业步行街等商业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加大对外开放,商招引资见成效。全年实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0%。

七、环境保护和旅游

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力度加大,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现有污水处理厂3座,实际日均处理污水8000吨;垃圾处理厂1座,实际日均处理垃圾180吨。完成城镇污水处理率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5%。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30.8% ,人均绿化地面积 7.5 平方米。森林覆盖率33.5%。

夯实景区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产业良性循环。全年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同比增长5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00万元,同比增长25.7%

八、科技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不断进步。2006年,在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37人;安排科研经费244万元;承担各级重点科技项目49个,其中:承担市级以上重点项目8个。探索新技术攻关实验,实施了《脐橙晚熟品种选育研究》、《奉节县转基因抗病脐橙良种开发和应用研究》等18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推进科技开发示范,抓了《三峡库区生态绿茶产业化技术开发与示范》等17个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很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抓了《奉节县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建设》等14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类教育齐发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66617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学生3484人;小学447所,在校学生11414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2%;小学升初中率为98.6%;初中升高中率为65%;高考升学率为67.7%,高考上线2857人,其中:重点本科274人,一般本科1130人,专科1505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县校舍建筑面积达109.7万平方米。建成计算机教室190间,多功能教室135间。配备计算机7544台,同比增长7.4%;配备投影仪1330台,录音机1094台,中小学电教设备配齐率达90.9%。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举办了20余场大型文化活动,参演人员达2000余人次,观众达6万余人次。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节目,收到良好效果。通过电影“2131”工程及“惠民工程”,放映电影近3000场,观众达30万余人次。现有图书馆1个,藏书5.49万册;青少年文化宫1个,少儿图书阅览室1个。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绩显著。广播电视通乡镇率达100%,通村率达80%。电视台1座,节目31套。全县有线电视用户7万户,比上年增加0.75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体育协会18个,各项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组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多次获奖。成功举办了奉节县第六届运动会,规模庞大,乡镇和县直属机关单位共19个代表团,1179名运动员参加了蓝球、中国象棋、武术和田径等10个大项目,48个小项目的角逐。940人次获单项名次奖,19人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人次打破田径县记录……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保健机构38个(不含私人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其中:县属机构8个,农村中心卫生院10个,农村一般乡镇卫生院20个。卫生系统职工146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85人,其中执业医师438人,执业助理医师204人,注册护士281人;副高级职称33人,中级252人,助理/师级450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308张。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7.7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358台。

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2006年,全县共53.3万名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0.1%。16个乡镇农民参合率达70%。参合率在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医疗的17个区县中居第三位,新增的10个试点区县中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