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张家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8-22 苏州市张家港市统计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最多、压力最大、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奋斗目标,创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度冲击,全市经济复苏回暖,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安定。

一、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5.59万元,按现行汇率折2.28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则为1.70万美元。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9.9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870.3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511.70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2%、62.08%和36.50%,二、三产业比重达98.58%。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6.64亿元,增长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1%。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9.7%、7.5%。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新增高效农业2.5万亩,累计达到19.2万亩。新增规模经营土地5万亩,累计超过25万亩。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高标准农田1.12万亩,“三品”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比例达82%。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核心五基地”建设。高标准完成粮食清仓查库,与中粮集团签订了15万亩优质小麦订单协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28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19.98亿元,增长5.6%。油料总产量7231吨,增长21.0%;棉花总产量181吨。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6.47亿元,林业产值4.44亿元,牧业产值4.84亿元,渔业产值3.9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7亿元。

工     业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要求,出台了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企业培育、技改贴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调整产品结构、扩展市场份额。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46.30亿元,可比增长10.1%。完成工业总产值40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906.40亿元,增长5.4%;完成工业利税209.92亿元,工业利润124.41亿元。工业产销率达到97.1%;工业用电量201.29亿千瓦时,增长6.1%。冶金、纺织、机电、化工、粮油食品、建材等重点行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继续提高,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冶金占50.0%、纺织占17.4%、机电占10.6%、化工占7.5%、粮油食品占7.1%、建材占2.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指数达243.41%,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48.6个百分点。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48家,其中超800亿元的有1家,超200亿元的有1家,超100亿元的有2家,超50亿元的有4家,超30亿元的有4家,超10亿元的有17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104.39万吨,比上年增长22.8%;黄酒4.85万千升,增长13.2%;布20746万米,增长2.7%;服装11358万件,增长10.5%;纯碱53.77万吨,增长8.2%;化学农药5259吨,增长10.3%;水泥412.50万吨,增长6.7%;玻璃3369.43万重箱,增长7.7%;成品钢材2177.75万吨,增长6.9%;铜材12.79万吨,减5.7%。

建筑业

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本市资质内的建筑企业117家,比上年增加1家,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82.49亿元,增长18.9%。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56.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4.6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7%、13.6%。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增长。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张杨公路改造、沙洲西路西延等如期完成,锡张高速、复线船闸工程加速推进。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全市新增公交车43辆,累计达到434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498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92万人次。机动车辆较快增长,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25.45万辆,其中汽车11.80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全年新增私牌汽车1.63万辆,比上年增长10.9%,年底全市私牌汽车保有量达9.41万辆。口岸发展继续领先。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1.50亿吨,集装箱运量87.03万标箱,分别增长18.1%和6.9%,完成海关税收159.66亿元。保税物流园区的货运量、海关税收,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园区之首。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邮政储蓄余额43亿元,增长20.4%。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3894万元,增长11.2%。电信电话用户48.8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2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9.14万户,小灵通用户12.5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1万户,比上年增长13.6%。主线普及率每百人80线。电信ADSL宽带网用户达13.79万户,增长7.1%;LAN用户达6400户,增长17.7%。数字数据网用户端口651个。

国内贸易业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工程深入实施,流通网络加快完善,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城镇193.90亿元,农村32.28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和零售业197.09亿元,住宿业和餐饮业29.09亿元。全年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720.38亿元,增长19.8%,其中生产资料市场为628.55亿元,增长19.3%。保税区化工品原料市场成交额233.53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市场前茅。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稳健有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97.19亿元,贷款余额1145.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45.4%。存款中,居民储蓄余额525.99亿元,增长18.5%。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88.24亿元,增长75.3%。全年保费收入19.11亿元,增长22.4%,其中财产险6.52亿元,增长25.6%;人寿险12.59亿元,增长20.8%。年末全市证券开户数14.35万户,增长21.9%,全年股票成交金额1911.93亿元,增长99.5%。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科学有序储备交易土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97亿元,比上年减6.9%。商品房施工面积467.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5.03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商品房面积130.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3%。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5.81万平方米,减9.7%;期房销售面积94.96万平方米,增长165.1%。实现销售额81.85亿元,增长141.4%。其中现房销售额15.47亿元,增长0.6%;期房销售额66.38亿元,增长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