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始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1-02 恩施州建始县统计局

2009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力以赴保增长、促调整、保民生、促稳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克难求进,确保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2009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68亿元和1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和14.2%。三次产业结构为36.5:26.3:37.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33.8%上升为37.2%。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8.3%,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9.4%,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批零住宿餐饮业拉动2.0个百分点,其它服务业拉动2.6个百分点。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7303元,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831元人民币)折算为1069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0,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见表1)

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560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26人,年末全县登记失业人数为8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表1    2008、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单位:%

分   类

2009年

2008年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102.0

106.3

一、食品

102.3

111.1

二、烟酒及用品

100.5

102.1

三、衣着

100.3

102.4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5

101.3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4

104.3

六、交通和通信

107.2

107.2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5

99.9

八、居住

101.2

105.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经济结构仍然不优;工业缺乏有效的新的增长点,质效不高,产业链条短,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财政和行政成本、干部和农民增收、耕地和劳动力转移、生活质量和CPI上涨等民生问题压力较大。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产值114217万元,比上年增长6.3%;林业产值6751万元,增长7.7%;牧业产值65604万元,增长6.1%;渔业产值274万元,增长4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40万元,增长7.2 %。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5.8:3.7:38.5:0.1:1.9。

粮食生产在面积稳定的基础上,产量达到23.3万吨,比上年增长7.2%。油料产量达到1.43万吨,比上年增长21.9%;烤烟产量达到1.61万吨,增长33.5%;茶叶产量达到753吨,增长1.5%;蔬菜产量达到21.7万吨,增长29.4%。全年共出栏肉猪58.07万头,比上年增长20.4%。年末生猪存栏48.27万头,比上年增长6.7%。水产品产量296吨,比上年减少19.1%。

全县当年人工造林面积2238公顷,其中:天保工程造林133公顷,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33公顷,石漠化工程造林340公顷。零星植树达到110.86万株,木材采伐量5.31万立方米。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农村用电量4165.7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化肥施用量(折吨)2.23万吨,下降5.1%。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共确立100个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7个新农村示范村、2个新农村示范片、1个新农村示范乡,全面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县内的煤矿、铁矿、水利等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全县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7户,达56户,实现产值13.11亿元,增长38.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16.3%;股份制企业完成11.42亿元,增长4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0.3亿元,增长64.7%。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完成5.70亿元,重工业完成7.41亿元,分别增长46.2%和33.3%,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3.5:56.5。全县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户。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1%。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支柱产业带动作用增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3.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水泥制造业增长7.6%、煤炭开采业增长69.7%,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33.8%,五大支柱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2亿元,同比增长36.9%,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73.4%,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增长。

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着,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较上年同比下降36.4%。

建筑业进一步活跃,房屋建筑装饰装修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8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72亿元,增长2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7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5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城镇投资21.16 亿元,增长 46.9%;农村投资2.51 亿元,增长82.9%。工业投资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0%,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1.7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33亿元,投资三次产业构成由2008年2.9:56.6:40.5变化为5.0:55.6:39.4。